7月,浙江传媒学院“从内蒙古古遗迹看民间古村落文化遗产品牌宣传”暑假实践团队一行9人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考察内蒙古民间文化遗产,从而为推动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出谋划策。团队以走访调查的方式深入内蒙古各历史遗迹,全面调查该地区的旅游发展现状,对于怎样解决当地旅游品牌宣传渠道狭窄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了解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想法,采取策略进行正确宣传,真正造福当地人民。
实践首日,团队成员们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实践地点选定在昭君墓。对于昭君墓,印象深刻的是路遇的一位游客这样评价说:“更深的意义上来看,昭君墓不仅是王美人的衣冠冢,更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参观管内的文物展品,更是让成员自身仿佛游览了古老的匈奴国。第二日,团队成员来到大昭寺进行考察实践。大昭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著名的玉泉井旁,也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寺内的珍藏品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被称为大召“三绝”。寺内的彩塑、金铜造像、巨幅唐卡、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也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接下来,一行人到达包头市。清翠欲滴、群龙戏水的转龙藏给大家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麻池古城是目前包头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古城遗址也已经被确认为内蒙古自治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维修以提供塑造更好的宣传品牌.


左图为转龙藏一角 右图为麻池古城门牌 (正在维护)
最后一日团队参观了赵长城遗址。赵长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修建于战国时期。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赵长城已经比较残破,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雄风。


团队成员设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纸质版和网络版的问卷填写回收,并进行数据整理和撰写报告分析,途中拍摄短片加以记录,使所有人在这短短五天的时间内对内蒙古的文化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内蒙古的广阔雄壮、海纳百川的特点,以及内蒙人豪放不拘小节给团队成员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次实践活动也引导团队成员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培养待人处事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佳机会。
文章作者:赵丽 图片作者:赵丽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