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中西合璧 别有洞天

发布时间:2015-08-02

来源单位: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大学时代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要掌握更多、更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要逐步学会适应从校园向社会的过渡。因此,很多时候,社会实践跟第一课堂同等重要,让同学们走出校门,走近社会,了解社会,此外还能提高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途径。动画学院的上海建筑调研小组自发组成,为同学们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机会,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积极服务大众,回馈社会。
       这次上海建筑调研小组的主要目的根据上海建筑发展的百年历史背景,调研分析“上海老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交融下的视觉冲击”。艺术源于生活,建筑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中艺术载体。每一幢建筑所承载的是设计者对艺术的诠释,更是让人感受视觉艺术的美。同时也是调研受众的审美,寻找创作灵感,宣传艺术受众面。结合动画专业的审美培养和提神,将生活中的元素结合传媒艺术,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本次实践活动从探讨外滩建筑群的建筑特色开始。上海外滩建筑群是上海的百年见证,它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临黄浦江,西面是由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所组成的旧上海时期的金融中心、外贸机构的集中带。它的建筑特色包括其构造还有装饰美学。无论是材质还是视觉感官上都别具一格的古典气息。在材质上选取的都是石料,再在石料上雕刻花纹,将西方的浮雕艺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建筑墙面上。

       外滩对岸的具有现代主义建筑精髓的金融中心也是值得玩味的建筑群。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是新的美学新起点。后现代的特色就是形式感强,与现代主义美学是相互区别的。如果说现代主义是时代的见证而后现代主义则是时代的“离经叛道”。

       上海的建筑除了古典复兴的外滩建筑还有中国特有的弄堂文化。第三站的实践活动是找寻上海了解上海的岁月的痕迹。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成了上海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江南民居,也不同于西方的建筑。它是近代上海的历史的最直接的产物。

       上海建筑调研之行首次进行比较宽广的社会实践,收获颇为丰富。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上也是得心应手,在实践期间了解到建筑在视觉传播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对中西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地点也是考虑到把新旧金融中心作了个对比,将近代与现代相比较。更是为了体现此次的活动主题:上海老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交融下的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