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一代风味永流传,可以“吃”的文化

发布时间:2015-08-02

来源单位: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烧饼,作为北方传统小吃,以其经久不衰的独特味道催生着大众味蕾。而周村烧饼是其众多烧饼的经典。以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一款美食见证了一个地方的兴衰成败。历史的年轮不仅没有将其磨灭还将其制作工艺更精致,评选为能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有其独特的魅力。为揭开其制作的神秘面纱,了解周村烧饼的历史文化,动画学院周村烧饼小团队在李军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的周村大街切身体验了烧饼传递给世人的文化。
       团队在周村大街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周村烧饼调研活动,据我们了解周村烧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考证,其前身是“胡饼”(芝麻烧饼),随之“胡饼炉”传入周村,当地饮食店户的师傅结合焦饼薄、香、脆的特点,加以改进,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大酥烧饼。广泛流传,受到群众的喜爱。烧饼共有甜咸两种口味,制作的食材是 面粉50公斤、芝麻仁15公斤、糖12.5公斤、食盐1.5公斤,制作流程就是将事先揉好的面团,在特定工具上揉开,正反面都要均匀揉开,揉出规定的形状后蘸上芝麻,放入烤炉中,等其变熟。了解到基本操作流程后,我们的团员也有亲自去做,做完后发现一个酥香薄脆的烧饼制作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与此同时,团队也从周村烧饼博物馆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以及与其有关的周边。
       一种食物的诞生与其周围的环境、历史的变迁以及人文的更替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个烧饼已不单单是种食物,更是触手可见、渗入生活的一种文化。在研究它的过程中,更多的体会到了文化带来的人情味,一种大街小巷人人都拥有都喜爱的美食文化,同样也是这个地区富有的精神财富。调研的过程中也有其他纷至沓来的游客体验、品尝烧饼。通过对他们的采访,表示也是第一次切身体验烧饼的制作,摆脱平日从商场直销点购买,亲自参与制作。让食物附上了传承的意义。当地的负责人也表示日后应加大烧饼文化的开发程度,让更多的人加入制作烧饼的过程中来,让这个可以“吃”的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
       不管是食物还是文化都需要我们加以保护与开发,这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是风俗民情的传播。一种维持千年的味道留下了历史赋予人类特殊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