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作为一部献礼片在2011年问世了。导演张黎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辛亥革命,缔造革命中的英雄,凸显英雄气概,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
何为英雄?英雄这个词在《辛亥革命》中有很好的诠释。导演用朴实的画面塑造了革命中的一代英雄。想到辛亥革命,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孙文,但是这部影片却用大量的镜头刻画黄兴这个角色。

黄兴,一个武者,带领革命军发动起义,他用他的军事才能,带领军队取得胜利,无愧于革命军的第一将军。他的扮演者是成龙,这是成龙的出演的第100部影片,他用自己的理解来出演黄兴,真正把黄兴的武者形象表现出来,便有了许多黄兴打斗的场面,可以说“黄兴成就了成龙,成龙也成就了黄兴”。黄兴虽然是个武者,但绝不是是一个匹夫,他的勇猛,举着旗帜骑马奔腾在战火喧天战场上;他的大局观,纵然身处险境,却以临危不乱,镇定的心态去面对;同样他也是性情中人,他与孙文的革命友谊令人忘怀,更有他与徐宗汉战地爱情故事,让我感受到战争残酷下的一丝温馨。

正所谓成事者文武具备,孙文便是这场革命的绝对领导者。孙文,一个文者,用话语作为利刃,直插清政府的心脏,伟大的革命领导者。早年身为医生的他,或许用手术刀救治了病人身体上的疾病,但却医不了心里的顽疾,纵然能使中国人有强健的身体,却没有精神的支撑,到头来只是一副空皮囊。他便从医生变成“医生”,前者医治身体,后者拯救民族。正如影片中说道,他是一个无私的人,在民族大义面前,他舍小家为大家,走上革命的道路。他离开祖国16年,但每天都在为国家的存亡担忧,并付出自己的力量,他在欧洲四处演讲,为了集款,更为了唤醒更多的华人乃至外国人的帮助。他没有亲自领导起义,但是他在他国的努力使得革命胜利更近了,他的演讲幻醒了更多沉睡的中国人,同样体现出领导者的号召魅力。正是孙中山与黄兴的一张一弛,国内国外的配合,革命胜利已是天意。
在孙中山的背后有更多的追随者,他们更是革命中的英雄。他们始终认为孙先生选择的道路才会使中国不再遭受列强的欺凌,直到死也不会改变他们的信念。

秋瑾为革命狠心抛家弃子,是为了天下的孩子有一个安宁的家,在民族大义面前,宁愿为革命赴死。起义前,海边的他们还是一个个青春生气的热血青年,他们中间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还有的要当父亲了,可是面对如此被欺凌的国家,他们同样是义无反顾,参加革命。记得林觉民写的《与妻书》,林时爽、喻培伦等人写下的《绝命书》,这表明他们早已有誓死革命的信念,他们无愧于“英雄”二字。

有正义的地方便有邪恶来抗拒。 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他称不上英雄,却配得上“奸雄”二字,虽然每个人都会对他白眼相对,但是我不能不佩服他的奸诈。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便很好的展现出来。他夹杂在革命军和清军中间,为的是获取更多的利益,革命军和清政府就像是他手中的黑白玉核桃,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这足以证明袁世凯有强大上的实力,最后逼退清廷,当上大总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片子刻画隆裕太后用的更多的是哭戏,一个无钱无势却背负大清命运的女人,面对即将灭亡的清朝却无能为力,只有用哭来发泄,又加上那个只会浮夸的满清团体,使得清王朝灭亡已成定数。
本片作为一部主流电影,用独特的视角刻画了一个个丰富的人物,让观众更加了解了这些英雄的事迹,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革命。我们不能去体会革命,但是革命中所缔造的英雄定会铭记。
(文/先锋通讯社 桐乡 记者 于桥 责编/袁星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