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半梦半浮生

发布时间:2015-12-16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一书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这本是道家所提的世界观,却令人诧异地在一位美籍作家的作品中出现。

扉页上这样写道: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书里的主角叫做A.J.费克里,人近中年,爱妻去世,他独自在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着一家小型书店。直到某日,他收养了一个被抛弃在书店门前的弃婴,整个小岛上的生命,无形之间被串联在了一起。

故事并没有如预先期望地那般高潮迭起,相反地,自始至终,小岛上的生活都给人一种“安稳”之感,无论是费里克与书单推销员的争论,或是收养小女孩玛雅时左邻右坊妇女们的喋喋不休,甚至是迟暮之年的费里克与死亡斗争之时,都一反小说的叙述常态。如此笔法,倒是与川端康成的安静有三分相似。

就在安静而温情的笔触中,这部书提醒着我们,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愿望,都能拯救陷在孤独绝境中的人们。

一书一世界,这个世界中有着无数迷途的旅人,但他们并非在等待着救世者。他们大多从心底害怕着自己不值得被爱,是故独来独往以致在偌大世界中迷途。

一页一春秋

“一页一春秋”,倒并非是说什么心学学派的道理,而是指《岛上书店》一书本身。它就好比一部艺术化了的世纪大书单,书中涵盖了无数名家力作,信手翻来,平均每隔几页便会有一部属于现象级的书目出现在脚注中。而每一章的起笔,皆是引用或改编了某部经典著作,细细品过全书二百余页,大约是将二百多年来的美国文学历史以乱序重新编排了一版。

年复一年,似乎世界上的好东西都被一点儿一点儿地割走,好比肉上的脂肪一般。先是唱片店,接着是录像带出租点,到如今变成了某些杂志报刊。目光所及,就连一些大型连锁书店也岌岌可危。引用A.J.费里克的话来说:在纸媒爱好者看来,唯一一件比世界上有大型连锁书店更糟糕的事情是世界上不再有任何大型连锁书店。

每翻过一页书,我们便能多一丝清醒。我们读书,往往因为孤单。当页数翻多了,书薄了,春秋的年轮却密了,我们发现,翻开书,然后就能不孤单。

半醒半知命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A.J.的命运轨迹便从这“知天命”之年开始悄然出现改变。妻子的去世让其变得愈发得孤僻。每天独自守在狭小的书屋中,反复读着那部价值连城的初版《帖木儿》。生活犹如一座孤岛,大海平静无波。

当女婴玛雅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后,命运的轨迹出现了些许的变化。也正是因为有了收养了小玛雅,他才会喜欢上《迟暮花开》,因为有了《迟暮花开》,阿米莉亚才走进了他的生活——他们携手共伴走完了一段“爱”的天命之旅。

因为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迟暮花开》中那一段却是这样的: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或许有一天,不知是何时,那些在世界中迷途之人会再度驱车上路,会遇到他(她),会被爱,会在一生中真正不再孤单并且选择不再孤单下去。因为没有人会漫无目的地旅行,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

半梦半浮生

我们的生活也许就在这些书页中。

但这不是短篇小说。那些短小精悍的篇章虽然有吸引力却诉说不完人的一辈子。但,我们的生活跟那很接近。

我们也并非完全是长篇小说。那些故事虽然冗长却难以通篇刻骨。但,走过的岁月的余痕与那最吻合。

恰是:

一书一世界,一页一春秋。

半醒半知命,半梦半浮生。

迷途而返,浮生过半。融化孤岛冰川的暖流,愈加汹涌。

而到了最后,我们便是一部关于“爱”的——作品全集。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 曹易伦

编辑者:程盟茹 黄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