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人的人生就如同一首曲子,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去练习,去感受,去探寻那平凡乐符所不平凡的生命意义。影片《练习曲》就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对生命意义探寻的主题。
什么样的故事决定了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影片《练习曲》以一位年轻人的环岛旅行经历为背景,试图从青年人的旅行经历探索生命的意义。导演为了更好的还原故事的真实性,采用了游记化的叙事方式,将影片分为一个个的小篇章,用声画将年轻人的旅行笔记展示出来,使影片在表达效果上清新质朴,回味无穷。而在镜头方面,导演则出乎意料的使用了大量的跟镜头,就如同青年人环岛旅行的真是记录一样,使影片看上去更倾向于纪实手法,在这样的基础上,影片又融入了较多的艺术思维,那清新悠扬的音乐,忧伤中夹杂着难以掩饰的亢奋,冷色调的运用使影片对于生命这类严肃话题的探讨更加的直观。如此一来,导演将现实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大大加深了影片的内涵。
当然,影片《练习曲》并不仅仅只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青年人的旅行经历,而是试图c从多个角度来展开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正如青年人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一样:拍戏的剧组,阿俊和他的家庭,立陶宛女孩,学校老师……在这部影片中,他们已不再单单只是一个个人物或事物,而是被导演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梦想、家庭、爱情、政治、历史、自然观、时间观。而面对他们的正是一个青年人,对于青年人这一角色的设置,导演又独具匠心的将他设定为一个聋哑人,当一个聋哑人独自面对这些的时候,他的表现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他听不见,说不出似乎显得不再重要,相反他可以更加安静的去用心感受生命的存在,他可以一边旅行,一边拨弄吉他,感受大海,感受风的味道。
导演用其独特的方式向观众传达出了这样的一个主体,在岁月的长河里,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要想获得存在的意义,就必须独自去找寻,去感悟生命。这样以来,影片的主题就上升到了哲学的范畴: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面对这样的问题,导演也巧妙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就如同影片中的聋哑青年一样,他的旅行是环岛的方式,在起点出发,最后的终点也依旧是开始的地方。这仿佛是一个生命的循环,就如同影片的最后一句话:“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在经历了这样一场生命的探寻之旅后,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得到重生。
生命就如同那浩瀚的海洋,深沉而广厚,让我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探寻那生命的本真,去感悟生命的意义。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记者 崔剑秋 编辑者:谢薇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