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迄今为止最“话痨”的电影,“爱在三部曲”绝对荣登榜首。这三部由理查德.林克莱特导演的系列爱情电影,被文艺界奉为爱情真理电影。它没有华丽的镜头语言,却有充满哲理的爱情名言。第一部适合热恋中的年轻男女欣赏,第二部则是为徘徊在爱情与婚姻路口的情侣量身打造,第三部更是点明了夫妻相处过程中的问题,道出了爱情的真谛。
《爱在日落黄昏时》讲述一对无话不谈的灵魂伴侣在法国巴黎再次遇见并度过短暂75分钟的故事。杰西和塞琳娜自错过半年之约后便再无联系,而那场酣畅淋漓的邂逅让杰西永生难忘。时隔九年,他将此事写成小说,在巴黎的一家英文书店进行新书宣传时,竟再次遇见塞琳娜。但是距离杰西的航班起飞只剩75分钟,他们漫步在咖啡馆,塞纳河畔,让之前的浪漫有了美好的延续……
这部电影之所以被称为“话痨电影”,是因为其最大的特点:全片以男女主角的对话为主,靠演员的表演和精彩的台词步步推进。他们谈论文学,爱情,生活和两性,他们漫步在左岸大街,徘徊在塞纳河畔,让观众在聚焦于主角的谈话内容之余,还能欣赏到浪漫迷人的巴黎景色。巴黎景色赋予杰西和塞琳娜一种神秘而又动人的美,同时烘托俩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元素,如果说第一部讲述的是青春的荷尔蒙,那么第二部则是时间的烙印。身处美国的杰西在九年后已为人父,有一段看似美满的婚姻,而塞琳娜也在迷茫无助中寻找到了一个生活伴侣,随着对话的层层深入,我们不难看出俩人对于枯燥无趣生活的不安和对现实的不满。
法国是世界电影的发源地,更是浪漫、艺术的象征,在一个充满风情的地方拍摄这部电影,显然再合适不过。本片的女主人公塞琳娜就是在这种环境和文化的熏陶下,思想和精神上享受着高度的自由,同时又被身边的繁琐的事物所困扰,在半年之约时,因长辈的去世,错过了追求浪漫的自由,从而塑造了塞琳娜这种内放外收的人物性格。
为使电影在人物标配和故事情节上相对平衡一些,杰西的出现更像是一粒速效救心丸,他像一团火焰,点燃了塞琳娜心中的欲望之火,俩人看似漫天的谈话,将话题一步步深入,而杰西则是让塞琳娜倾诉释放的导火线。在杰西身上,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文化中对于爱情特有激情和张力,他们虽为现实所困,却也不屈服于困顿的生活。杰西在第一部中,突发奇想地说服塞琳娜下车,漫游一个陌生的城市,和一个素昧平生的姑娘共度浪漫一夜,这种浪漫的情怀每个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敢于尝试和激发。正是在这个热情似火的美国人的引导下,才有了黎明破晓前的刹那烟火,才有了黄昏日落时的沧桑美感。
想让爱情保鲜的一个方法:距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爱情的产生变得那么容易,一句微信的问候,泛起爱情的涟漪,同时,爱情的保真,却显得尤为珍贵。每天唠嗑,每天絮叨,每天甜蜜,这种如胶似漆的相处方式把之前炽热的爱情火焰渐渐熄灭,极易产生一种厌倦心理。也就是在这种过于平常的恋爱方式之下,杰西和塞琳娜看透了这个时代给爱情带来的消极,他们新奇地选择了一种“匿名恋爱”的方式:双方在分别时互不透露姓名,联系方式,只是约定在六个月之后的同一个地点再续前缘。杰西和塞琳娜在期待这次见面,观众也在期待,然而编剧的戏剧冲突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杰西如约至此,塞琳娜却因长辈去世未能赴约,这种遗憾之美让人惋惜和流连。
别看只是对白,仅仅是对白,却十分考验演员的演技,饰演塞琳娜的朱丽.德尔比曾经是舞台剧演员,也曾主演《蓝白红三部曲》等优秀影片,与之相媲美的伊桑.霍克也是演艺经历丰富,在2014年与该片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再度合作,创作出一部荣获第72届金球奖的《少年时代》。扎实的台词功底,自然流露的表演,水到渠成的对白设计,让观众被他们浪漫自由的爱情所吸引,也正是《爱在三部曲》,成就了导演,也成就一大批观众对于爱情的再度解读。
文章作者:吴钰莹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