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曲折坎坷的爱情被老先生娓娓道来,一本记载爱情的笔记本在黄昏中熠熠发光。老太太入迷地听着,好奇地追问结局,殊不知,自己便是那场爱情的主角,只是,她不小心把它忘了。
被视为掌上明珠的艾莉跟随父母来到一个小镇度假,却和一个以木工为生的男生诺亚相恋。俩人一起唱歌跳舞,尽情享受欢乐的假期。但是夏日恋情并不长久,在艾莉父母的坚决阻挠下,俩人被迫分手。随着诺亚的365封信被偷偷藏起,艾莉最终放弃了7年的等待。就在她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的时候,在报纸上看到了许久未见的诺亚,那年夏日的记忆喷涌而出,两条原本平行的线条再次交汇……
纵观本片,诺亚和艾莉之间的爱情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外界的种种因素,其中:父母与儿女之间截然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是造成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在那个贫富差距明显的时代,有钱的贵族小姐几乎不允许与穷人家有任何的往来,更何况是恋爱呢?在二次大战爆发的时代背景下,两个被迫分开的恋人做出了各自的选择,木工诺亚毅然选择了参军,而生活在贵族的艾莉终于放下了七年的等待,答应了别人的求婚。
全片最大的矛盾冲突发生在影片后半段,就在艾莉结婚前夕,她得知诺亚在溪镇的消息后,飞奔至那儿。她如一团烈火回到了他的生命中,燃烧着流入他的心中。美国人性格中的狂放不羁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也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是一个向往自由的国家,骨子里的直接和坦率让她们有了对爱情更加真诚的表达。平等和自由是美国的核心精神,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爱情追求。尽管艾莉属于上层社会,但是生性平等的她对于诺亚从来没有歧视,这点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显得特别珍贵。
选择是本片制造戏剧矛盾的动力。在夏天结束的时候,他们在选择是否要分手,在重温旧情后他们选择是否要永别。与其说是对爱情能否继续的选择,不如说是现实和浪漫的选择。艾莉的母亲就是现实的典型代表,她曾经也遭受过和艾莉一样的伤痛,在时间的洗礼过后,她慢慢地变成了现实,同时用这种价值观影响艾莉,甚至控制她的人生。而生性浪漫的艾莉不愿向现实生活屈服,行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清苦的生活也在所不惜,在她身上再次显现了美国女性的独立与自由。
顺畅的镜头剪切为爱情的自然开展营造氛围,为爱情的发展创造或欢快或紧张的节奏。当艾莉和诺亚在乡间的小河中荡漾时,当艾莉与当地人民一起欢快起舞时,把这几个游玩的经典场景串联起来,像是一幅幅的画,节奏欢快,场景转换迅速,暗示着俩人干柴烈火的爱情急剧升温。在海边,广阔的远景将两只幸福的鸟儿围困在里面,这边海浪追逐,那边情话悄悄,人与自然的和谐,爱情与天地的见证,就在顺畅的远景,近景和特写中完成。短暂的夏日恋情迅速而热烈,然而导演在表现老年时期的俩人时,那种相互依偎的场景,镜头移动尤其缓慢与悠长,节奏渐缓,气氛稍缓和,在生命的镜头,正如诺亚所想,多希望时间永远停留,这也恰恰符合了观众此时的心理感受。
美国的乡村文化在本片中展现得十分明了。乡村音乐为夏日恋情的开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口风琴的伴奏,灵动的身姿,奔放的舞蹈,展现乡村淳朴的民风和热情的性格。一首“our love can do miracles”贯穿全片,在本片高潮部分,当艾莉选择留下的那一刻,这首歌的想起,将爱情创造奇迹这个主题刻画得更加具体。作为片尾曲,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抒情,还对主题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恋爱的人最初是肆无忌惮地喜欢,时过境迁之后,却是一个对待爱情从冲动变冷静的过程,所以爱,其实是克制。
在欣赏美国乡村音乐的同时,那儿独特的建筑也是一大亮点。在本片中作为一大象征的房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本已经开启各自人生的诺亚和艾莉,正是因为这座刚修建好的小别墅,两条原本互不相交的平行线终于有了交集。与其说这座简约的小木屋是诺亚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不如说是他对艾莉的一个承诺。年轻时的承诺终于在成长过后得到实现,这种爱情的维系对于艾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撼和惊喜。那段已经尘封的夏日恋情在这座房子里重新开启,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小木屋,让爱情得到了延续。
文章作者:吴钰莹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