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时间,读完了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在读这本书之前想象过很多这本书可能出现的情景以及可能带来的感受,只有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才会知道这种感觉是不会在任何没有走入故事之前就会有的。它让人亢奋,让人感动,让人欣慰,也让人心疼。
小说从我们的现实生活出发,本以为这便是故事的背景了,有点失望。可是自从火车遇见一场车祸,女主人公迪伦波澜不惊的生活便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她发现自己竟是这场车祸中唯一的幸存者,于是她拼命求生,在隧道口遇到了一个似乎等她很久的男孩。他很冷酷,缄默不语。在一段尴尬又惹人愠怒的旅行之后,她却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死了!而眼前的这个男孩是她的摆渡人,带领她穿越这片荒原,去往一个通向无知的地方。一路上不断有魔鬼缠绕,安全屋就像一根一根生命稻草,目的的即将到来时,他们相爱了。可他却不得不离开,迪伦用自己的勇敢和爱的力量最终找到了他,并一起回到了现实生活之中。
小说有一种玄幻的色彩,人在过世之后,会发生些什么,有没有灵魂,我们都无从考究,但作者的想象填补了这一空白,她将人性的善与恶充分暴露出来,上演了一场与死神之间的较量。或许崔斯坦就如迪伦所说一样,是守护灵魂的众多光球中的一个,他们不是人,他们也没有灵魂,守护灵魂也不像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义务。他守护过很多灵魂,也失去过很多灵魂,但迪伦是他遇到过的最有趣的灵魂。她善良,勇敢,她坚持却又固执,第一次有“灵魂”为他着想,他便动了一颗凡人的心。他说,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这是世上最美的情话。她为了他,顽强地与魔鬼作斗争,才与他重逢,与她昔日的虎口脱险,魔鬼缠身相比,是爱情的力量。
在生活中,迪伦本是一个反叛的有着残缺亲情的女孩,在作者虚构的世界里,她却是一个成熟,坚毅的“大人”,崔斯坦本是一个冷酷没有太多感情的摆渡人,但在遇到迪伦之后,他变成了一个温柔,贴心的崔斯坦。到底是什么力量可以让他们发生如此的改变?想必也正是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是爱。
作者在波澜不惊的情节中带来了跌宕起伏的感受。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在荒原上仓促赶路的一只灵魂,有时会遭遇魔鬼残虐的撕扯,有时会为自己已经死去的事实感到悲伤,有时也会为这样日夜赶路,前方未知的迷茫感到恐慌。但是,还好,一切都挺过来了。
文章构思奇特,结局出乎意料,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不断在现实与虚幻中抽离,使我也越来越想体会那番感受。本以为一个人的孤独是可以被打败的,但她的坚持让他们迎来了光明。文章在结尾的时候,多次提到了丑陋,她睁开眼看到的满脸血水与汗水,一脸胡渣的男人,奇丑无比的马甲,丑陋的黄色担架,都只是因为她没有看到崔斯坦。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些字眼衬托出了她的失望与悲痛。文章最后一句对白,“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读完心头一暖,久久不能平复,他们之后会发生什么,迪伦会不会再去看望她素未谋面的父亲,他会不会和他的那些同学们提起她的经历,崔斯坦第一次来到人世间又会发生些什么,给人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意犹未尽。
《摆渡人》是我读过的最暖心的爱情小说,它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善,什么是爱,人类的人性,爱情的力量,这本书让我学到的远不止这些。
文章作者:卫晓丹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