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驰骋在高速发展的快时代里,那些古老的民族特色,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传递着热忱的祝福或希冀的风俗习惯。你还记得吗?
文化是一把秋沙,和着最肥沃的泥,却怎么也孕育不了那年春天的青草。就像沿袭了千百年的行当,断了,就无论如何也看不见它曾经的绝代风华了。
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孩提时代。浩瀚的星空下是凉风习习,爷爷或是奶奶的大蒲扇和老藤椅,还有他们嘴里千奇百怪的世界,摇曳了你整个童年。那些迷茫的记忆参照空荡荡的世界,似乎有些苍白。
他们说的货郎担 、棺材铺、卖拔糖、小人儿书铺、誊写铺、评书场、沿街吆喝切着要卖萝卜、赶着马车沿街吆喝收垃圾、街头摔跤场、修理笼屉和藤椅雨伞、制造桅灯、弹棉花的、补锅修碗的、吹糖人的、耍猴的、恋物买一的、打铁的、耍狮子的、捏面人的、挑货担的、卖唱的、刷木偶戏的、河里摆渡的、蹦爆米花的,恐怕是现在的孩子见也没见过的。木心有一首诗,叫从前慢,我念给你听:
记得早些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 马 邮件 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像木心先生一样,我也无比怀念旧时光,怀念那些我不曾有幸经历过的种种。
爷爷说他小的时候最喜欢跑去听说书,每逢说书,村里男女老少都要围坐在一起。

说书人摇头晃脑,指手画脚,嘻笑怒骂,表情夸张,时而扮男,时而扮女,幽默滑稽,令人目不暇接,啼笑不止。说到高潮时,场内不时爆发出哄堂大笑,整个场面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说到悲苦时,艺人声音嘶哑,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听众也往往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再加上弦音低沉,似断非断,悲从中来,整个书场无人不悲、无人不恸。真羡慕啊,一盏茶一个下午,就能被绘声绘色地读懂也许你从来不想看的书。多好啊。
还有呢,传统的刺绣,那美轮美奂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失传了的京绣和苗绣,真想一睹她的风采啊。几个刺绣的流派里面,苏蜀依靠共和国国礼存活下来,汴绣广绣直接走工业化稀释路线,也活着。宫廷绣艺的京绣却濒临灭绝了。真的是非常可惜,京绣的特点是端重富丽,很多祥瑞意义的绣面,麒麟,百蝶,牡丹,仙鹤孔雀之类,京绣绣出来明显是比其它的绣种大气。底布材质也更好。以前友谊商店卖小屏风的绣品,苏绣鲁绣都有,唯独京绣鲜见。北京的潘家园,那边有卖苗绣,都是旧衣服用品上拆下的老绣片,非常非常美,图案的形态稚拙,可是颜色渐层配比简直绝妙。精细程度比起国礼级别的苏绣也不差。


但是这些绣片的作者都是快要作古的老苗人,她们去世了,这门技艺也就断绝了。那种能给尘世中人超越凡尘幻觉的美丽,就要彻底消失了。当年这些制品传遍大半个世界让全球叹为观止,中国享誉盛名,只可惜作为一个这样骄傲的中国人,也难能瞥一眼。实在是有些难过,真真是让人寒心。
你知道土法造纸吗?在水源方便的竹山窝里,挖长4m、宽2m、深1m的竹蔴湖。立夏前后,把当年的嫩竹齐蔸砍下,削去竹枝,放竹蔴湖中,用石块压住浸泡,保持三个月满水。浸泡三个月后取出、晾干,成为“竹蔴”。

把晾干的竹蔴用石灰水浸泡七天后,捞起、上橧,高温蒸12小时取出,成为熟料。熟料经用手打脚踩变软后,放清水中去污,成为竹丝。把竹丝装入橧中,加入适量纯碱(以前用草木灰过滤水),高温蒸6小时去酸后,清水漂白,成为细料。细料发酵后,用碓臼打碎,成为纸浆。在纸浆中加入滑水(用冬青叶、山苍子叶、藤梨子蔸浸泡后的水)。 八:用竹筛将纸浆捞起,纸浆凝固后成为“纸胚”,再一张张堆叠起来进行压榨,榨干水分后成为“纸拓”,然后用手分离成一张一张的纸。

这么复杂冗长的制作过程,精致细腻,做出来的东西,又怎么能不倍加珍惜呢。如今,几分几秒就是一摞纸的时代里,谁会懂当你要下笔书写一笔一划一撇一捺那种小心翼翼又欣喜若狂的情愫吗?当你捧着一张纸,一股清逸幽扬的竹香充斥着你所有的感官,那才是真正的书香味。
奶奶还说在她还是姑娘的时候,隔壁开着一家染坊。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大片院子挂满了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布匹,当风把它们扬起的时候,丝毫不亚于布达拉宫广场前的大片经幡,甚至更夺目迷人。我没有去过西藏亲眼看蓝天下的经幡,也想象不出染坊的模样,于是莫名的伤感。

古人把职业分为九流上中下三等,上九流不论,中有一流举子(举人)二流医(医生、郎中、大夫、药房先生)
三流风水(风水先生、阴阳先生)四流批(批八字、算命先生五流丹青(书画)六流相(相士、看相的)七僧(和尚) 八道(道士)九琴棋(古琴和围棋,标志文人);下有 一流巫(画符念咒招神驱鬼的南方巫师)二流娼(明娼暗娼歌妓)三流大神(以跳唱形式治病的神仙附体的神巫)四流梆(更夫)五剃头(挑担走四方的理发师)六吹手(吹鼓手、喇叭匠)七戏子(各类演员)叫街(乞丐)九卖糖(吹糖人),在那些行当不多的岁月里,每一行都有最精致的手艺,带给百姓的也是最最质朴的生活。我光是听着,就能真切的感觉到那时候的人们,都在全身心地把自己投入到生活的每一点一滴,眼里有光,充满着陶醉的希望。
嘀咕着,突然心酸了。
我们精打细算的用着每一分一秒和一丝一毫,嘴上说着是在追求高品质的活法。我们通宵熬夜,朝九晚五三餐不定,然后偶尔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最美味的食物来犒劳自己。我们是否违背了自己的初心。是,过去被淹没最大的过错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落后,可真正先进的东西,只是用适不适合来衡量的吗?我们人类啊,还会不会在意自己最朴素的心意。
我用大片的说明文字来记录我想述说的行当,也许文章乏味冗长,可那时候的人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那是精致。 从前的日色很慢 车 马 邮件 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文章作者:吴雅芳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