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记忆中的味道有点甜

发布时间:2015-08-19

来源单位:电视艺术学院

8月17、18日,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宁波南塘老街传统饮食文化及制作工艺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按照项目策划安排对豆酥糖制作工艺进行了拍摄和采访

豆酥糖一直是知名的是浙江宁式汉族小吃、茶食,创始于清代,有着香、甜、松,进口酥而易化的特点,故而一直是宁波“三北”的名点,又称三北豆酥糖。可以说许多宁波人的成长记忆中都有着这种豆酥糖的甜味。

得知实践团队是来采访拍摄,通过对于这些属于“非遗“的宁波传统美食的宣传,达到引起公众关注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些传统美食和制作技术,制作豆酥糖地师傅很热情地接受了实践队员们的采访。

“我做豆酥糖都四十多年了,刚开始做的时候肯定是为了挣钱养活家里,但做着做着还是对它产生感情了。”师傅这么告诉队员们。师傅边说手里的动作也是一刻也没有停下来,擀糖、撒豆粉、叠糖动作一气呵成。“你们别看这个活看起来简单,做起来还真的满讲究技术的哦。要是一步出了岔子,这豆酥糖要么就会太粘牙要么就容易掉渣了。”听了师傅的话,队员们才明白原来这小小的豆酥糖也有着不小的门道。为了能有豆酥糖“酥松,易溶化,无糖渣,不粘牙”的特点,师傅也是“操碎了心”呐。

在采访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发现师傅跟徒弟并不是用宁波方言交流,而是普通话,一问才知道师傅的徒弟是个新宁波人。小徒弟原来也是从事糕点制作的,所以学习制作豆酥糖上手也快、效率也高。“别看我这个小徒弟是外地来的,但干活真的是没话说的。现在本地的小孩都招不到了,大家都觉得这个活又繁琐又枯燥,挣得还不多,都不怎么愿意学愿意干…”说到这里,师傅轻叹了一口气,透露出些许无奈。

师傅说,南塘老街刚建成不久,这家店就在这里落户了。虽然是传统美食,但是为了是它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必须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师傅说起初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都是遵循着传统的配方、工艺制作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客人反映“豆酥糖有点偏甜了”这一情况后他们也不得不考虑去调整这个配方。“现代人嘛,都注重健康,不爱吃太甜的东西,不像过去,没什么东西吃,小孩子都巴不得越甜越好。修改了配方之后所制成的豆酥糖收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师傅说自己家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了。

   两天的辛苦拍摄,制作豆酥糖的师傅为了保留这种记忆中的美好的味道所做出的努力与付出深深地感染着实践团队每一个人。团队成员们真心地感谢这些仍然遵循传统工艺、制作传统美食的师傅们,因为他们的这份坚守,才能让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些祖先所留下来的美好事物。也许豆酥糖的甜味不仅来自于饴糖本身,更来自于这份甜味的坚守。也希望团队的实践成果能够为保护这些“非遗”出一份力,让它更好地发扬下去,不要让这份甜蜜仅仅留在我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