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庆华诞 启新程

    【学党史 庆华诞 启新程】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赴俞秀松故居开展党史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1-05-08

    来源单位: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党委开展"学党史 践初心 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近日,在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针铭的带领下,师生党员们赴诸暨俞秀松烈士陵园、俞秀松纪念馆开展党史专题学习活动。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学工主管、分团委书记、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吴海涵,分团委副书记、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胡秀锦,学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谭丽各以及支部20余名党员参加。

    通过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祭扫、瞻仰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同志。

    鲜花祭英灵,细雨慰先烈。师生党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面向俞秀松纪念碑三鞠躬,随后虔诚的绕碑行走一周并敬献花篮与鲜花。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深感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坚定入党时的初心和决心。

    在俞秀松纪念馆,馆内讲解员讲述了俞秀松的生平业绩和历史贡献,阐述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高度还原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党员们静心聆听,驻足沉思,回望历史,对俞秀松的革命初心、革命贡献、革命精神,对其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有了深刻理解。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本次党史教育主题活动使党员们得到了心灵的洗礼以及思想的升华。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李梦诗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俞秀松故居,他光辉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缩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的不屈的精神和为人民谋福祉、谋未来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牢记与学习。”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傅晓宇

    “俞秀松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实践者,深入基层、踏踏实实;他是一个勇于担当的开拓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初期探索;他是一个不妥协地反对教条的斗争者,有着强烈的忧党之心。他在长期的逆境中矢志不渝、坚忍不拔,为社会进步和民族解放尽心尽力,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俞秀松这些不为己利、以天下大人为己任的崇高品质和理想追求,让人钦佩。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也应当学习他一系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党员雷彤

    “参观俞秀松纪念馆,在讲解中我对这位烈士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了解到了他的生平事迹,对他所说的那句“独立思考,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南西北人”更是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党员,这也更提醒我自己要向俞秀松烈士学习,时刻坚持党性原则,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真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奋勇向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党员肖安妮

    “了解到青年时期的俞秀松就已经能够把读书和革命实际结合在一起,针砭时弊,并且成为了杭州“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为了反抗家庭包办的封建婚姻,他毅然出走并最后找寻到了爱妻。俞秀松对社会现象的清醒认知,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率真反抗,让我敬佩万分。身为新时代传媒学子,我更应该像俞秀松同志学习,将理论融合实际,多学习多思考,尽可能将所学化为所用,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俞秀松(1899~1939年),又名寿松,字柏青,化名王寿成,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员,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是党内历史上最早与王明交锋的斗士,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1962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了烈士光荣证书,以表彰俞秀松对革命的功绩。俞秀松纪念碑始建于1987年,经过1999年的扩建,改为俞秀松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