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传媒

    设计艺术学院:移动的三脚架,不变的志愿心

    发布时间:2017-11-28

    来源单位:全媒体中心

    设计艺术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哪里呢?

    在美术馆,“走进夏天”小学期展览,是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创作中,“艺样人生”主题创作,是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

    而在当前全媒体的浪潮下,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所展现的“三脚架”志愿文化与影像文化,就是设院最具代表性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设计艺术学院自建立以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推出过“艺样人生”主题创作、艺术文化展览等,通过不断摸索,将重点放在发挥专业优势、依托专业平台、促进专业发展的思路上,由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培育出的“三脚架文化”就是在全媒体时代里涌现出的设院最具代表性的校园文化品牌。

    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是依托学院摄影专业的优势资源与平台,涌现出的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组织,将影像文化与实践育人融合到一起,以影像呈现我校大学生的青春梦想与人文关怀。

    团队旨在为边远山区村民、少数民族拍摄证件照、全家福、全村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公益摄影,传播影像文化。目前,该团队的足迹遍及浙江、贵州、云南、湖南、甘肃、海南、四川、山东等8省22市县山区,参与师生已达到千余人次,为近万名山区百姓免费拍摄打印塑封证件照、全家福数万张。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志愿者们公益服务的热忱和专业实力的展示,彰显了我校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担当。

    移动三脚架以“立德、立学、立人”为宗旨,将影像文化融入实践育人,引导学生用镜头记录社会万象,以影像呈现青春梦想与人文关怀。在逐渐摸索的三年中,移动三脚架逐渐壮大,并提出了“镜头里的文化寻根”——将镜头聚焦在对历史的回溯和对中华民族文化源头的探索、“镜头中的社会温度”、“镜头内的时代剪影”、“镜头下的绿色传承”、“镜头后的别样人生”五大版块,紧跟国家发展需要,契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并且举办了2次公益摄影展,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分享成长经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立德、立学、立人”理念的认同和思考。从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拍摄志愿者、G20峰会到大运会志愿者,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永远冲在前面,将镜头对准时代的剪影,记录下“小青荷”、“小梧桐”、“小@”们的飒爽身姿与青春朝气,更是记录下一个个永恒的历史影像烙印。队长陈心远同学获得G20服务先进个人,被誉为“最奔波的小青荷”,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

    从浙江出发,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学子们秉持“浙江精神”,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传媒学子形象传播至全国各地,将温暖与爱播撒到角角落落。各大媒体对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的事迹进行了相关报道。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等媒体相关报道100余篇。团队荣获中国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国家级荣誉多项,浙江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省级荣誉7项。产生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1人、浙江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人,入选省新世纪人才学院2人;获省级以上专业竞赛奖项159项,入选省青年摄影人才培养“新峰计划”3人,考入纽约电影学院等知名高校36人。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在学习、践行十九大精神的青春时光中,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将继续以传媒学子的社会担当与奉献意识践行十九大!

    三脚架仍在移动,志愿的心永不停歇!我们的相机,永不停机,我们的镜头,永不闭合。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