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不是一条捷径,而是另一条不安定的险途,也许安定是好的,但奈何骨里有血,血里有风。如果说普通高考生的路是一条埋头苦爬的山路,那么艺考生的路更像一条风云江湖的水路,其他人看来水波荡漾,悠哉悠哉,但身在其中才知道有多艰难危险,不仅要比走山路的人多学划船游泳,多承受孤独失落,更要面对更多未知的风浪、磨难,艺考生拼的是天赋和努力,收获的不仅是一张张合格证,更是一次次成长。
在今年的1月23日,浙江传媒学院再次迎来了一批怀揣着一颗颗赤子心的少年,他们热情洋溢、满怀憧憬,提着行李箱、乐器、画具等穿梭在春运归家的逆流中,为自己的未来寻一个归宿。

让努力配得上热爱
“去过很多地方,想要留在浙里。”来自山东淄博的编导考生王英超被问及未来心仪的大学时这样说道。王英超坐了六个小时的高铁赶来杭州参加浙江传媒学院的初试,这也是他参加的第一次校考。提到为何走上艺考这条路时,他表示:“其一是因为我很喜欢电影这门艺术,再者也想要知道自己的努力能不能配得上自己的热爱。”
来自山东淄博的刘亚茹也是今年艺考大军中的一员,作为一个理科生,她将自己的艺考行程安排的十分具有紧密条理。在1月23日上午参加完南京艺术学院的校考后,刘亚茹便马不停蹄地坐上高铁赶来杭州,参加下午浙江传媒学院的校考。刘亚茹说:“走上艺考这条路,首先是想上一个好大学,其次考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不用高考之后再纠结如何选。”刘亚茹顺利通过了浙江传媒学院的初试,谈到艺考对自己的改变时,她表示:“一方面对如何备考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自己也更加独立和成熟了,在艺考时丢了身份证也能冷静地想办法解决,补办了临时身份证,没耽误考试。”对于未来,刘亚茹希望能够考上浙江传媒学院,拍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并利用大学充足的时间读更多的书。
梦想使生活得以忍受
罗尧,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17级新生。他的微信头像是一个穿风衣男孩的侧颜,色调黑白,看起来有点酷。
罗尧作为一名美术生,他的艺考之路从学习绘画开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接触一些关于设计和美学的理论书籍,从而一步一步提高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基础的绘画练习,欣赏大师的作品,了解设计学科的发展历史,实践操作与设计有关的软件应用……这便是罗尧作为一个艺考生的大致经历了。
“我相信我的生活和广大艺术生的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罗尧面对这个问题时回复得很快,“每天早上七八点钟起来开始上课,一直学到晚上九到十点,接着老师会布置二十张速写作业,同学们基本上要熬夜到一两点才能完成。”他认为美术是一种看重技艺的学科,和很多学习一样,学习中难以看到显著的进步,只能靠着平时的一点点一点点的积累。由于不容易看到自己的成就,学着学着,对罗尧而言,有时画画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日子好像天天都是一样,熬夜到两三点,生活中也不会有特别的事情发生,时间过得很慢。”
说到这里罗尧停了片刻,然后接着说:“感觉像是行尸走肉一样,当时特别想赶快结束这一切,不想再熬了。”
“我相信我的生活和广大艺术生的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罗尧面对这个问题时回复得很快:“每天早上七八点钟起来开始上课,一直学到晚上九到十点,接着老师会布置二十张速写作业,同学们基本上要熬夜到一两点才能完成。”他表示美术是一种看重技艺的学科,和很多学习一样,学习中难以看到显著的进步,只能靠着平时的一点点一点点的积累。由于不容易看到自己的成就,学着学着,对罗尧而言,有时画画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日子好像天天都是一样,熬夜到两三点,生活中也不会有特别的事情发生,时间过得很慢。”
说到这里罗尧停了片刻,然后接着说:“感觉像是行尸走肉一样,当时特别想赶快结束这一切,不想再熬了。”
艺考生相比于文化生,他们看似过得更加轻松。然而看似云淡风轻的背后,有着平常人不会去注意的苦涩。

无论如何,活出你想要的生活
“觉得艺考是一次苦行僧之旅。”16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王炫洁这样回忆自己的艺考之路,在两年前的那场奔忙中她的心态出现了问题,错失了许多机会。因此她总是在提醒正在艺考的学生们调整好心态。现在在浙江传媒学院学习,本来不是她最初的打算,然而在采访中她还是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她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她说:“生活是自己给自己的,你活出什么样子,是你自己去活的。你自己去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所以说,当你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活的时候,自己的想法来过的时候,这个生活就是我想要的。没有说你无法选择自己的收获和决定,所以说现在的生活会是我想要的生活,因为它正在按照我想要的步骤去进行。”和高中高强度的学习生活比起来,大学生活轻松了很多,王炫洁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做出选择,在空闲的时候还会接受正在备战艺考的高中生的咨询,能够帮到他们她觉得很高兴。
艺考生在众多高考大军中是个特别的存在,当别的孩子埋头于书本题库时他们已经不得不整理好自己的所学走出教室,奔赴考场,走进王炫洁口中的“战场”。面对社会上对艺考生各种各样的评价,无论正面负面,王炫洁并不放在心上,“我就是我,我就是一位艺术生。我觉得我和普通高考生一样,我也是一名学生,我也是在为了自己更好的前程而努力的人,所以我并不在意那些评价。”她不太在意素未谋面的人对艺考生的看法,而且相信如果有对艺考生存在偏见的人愿意与她交流,对方会知道她和他心中的刻板印象不一样。
“我觉得艺术生不需要让别人去为你发声,你自己做的足够的好,身边的人就会慢慢的开始改变他们对艺术生固有认识。”从她准备艺考到现在通过艺考进入大学学习了两年,她感觉到尽管艺术生逐渐变成一个需要高度文化素养的群体,一些人对他们的误解却依然存在。在她接触到的一千多名准备参加艺考的学生之中,有三百位左右是仅仅希望通过艺考得到一个更好的文凭。不少人以为艺考是一条轻松的捷径,而没有去了解艺考生为了那一场考试付出了多少努力。也有人向她倾诉过因为是艺考生而被家中长辈看不起的烦恼。她说她可以不在意,但是心中还是有希望,她期待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艺术生,知道他们也同样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
从南走到北,从白走到黑,艺考生们未必是要人们都看着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而是为自己的努力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