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寒假,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故乡,是春节,是团圆,是一幕幕欢喜的景象。然而,当归家的号角响起,却有这样一群人,在千千万万的匆匆脚步中,毅然选择“逆流而行”;在异乡的漫长假期中,默默压下内心的乡愁;在这片赋予他们希望的土地上,守候着梦想,希冀着未来。
据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后勤管理处统计,在寒假期间留宿桐乡校区的同学有9位,他们的留校时间从两天到三十五天不等。回家的理由或许有千千万万,但不回家的理由或许只有四个字:为了梦想!
“我把自己又调整到初试的状态,每天看书、学习、健身,时间规划起来,就不会太孤单。”
——管理学院14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李珊

很多人形容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研更是如此。尽管考研的初试已经顺利通过,但李珊还是没有彻底放松下来,她选择留校准备上海复旦大学的考研复试。
从小性格独立的她表示,自己和父母都有属于各自的生活,虽然与家人关系很好,却不会粘着对方。准备复试的时间很短,但李珊把日常时间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的生活状态大抵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那便是“忙碌而又充实”。
考研的时光里,李珊留下的不仅是奋斗的背影,还有去往远方的足迹。寒假期间,李珊在学习之余来到了哈尔滨,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北方的冬天。也许对于这个正在考研的女孩来说,一次美好的旅行缓解了复试准备中的压力,也为接下来的艰苦学习注入了动力。
“留校的日子很忙碌很累,但是很值得。”
——文化创意学院14网络与新媒体 陈浙丽

准备大四出国的陈浙丽选择了在寒假期间留校,学习韩语。和大部分留下来的同学一样,陈浙丽每天都需要六点早起,乘坐公共汽车到达高铁站,从桐乡前往杭州学习。
辗转于两地的学习生活无疑是艰难,在一整天的韩语课程结束后,陈浙丽又不得不拖着疲倦的步伐回到学校。“很累,但留校比在杭州租房子方便而且便宜”,陈浙丽如是说。
留校学习的时光虽然充实,然而当快节奏的白天过去后,夜晚的空闲时间就显得格外孤独,而孤独总是容易引起思乡的情绪。家是陈浙丽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因为牵挂,她每天都保持着与父母视频通话的习惯;因为孤独,在过年的时候她选择了回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向往人生追求,而我选择的是大学充实的过四年。”
——音乐学院16级钢琴表演专业郭梦琳

在所有留校生中,郭梦琳是最特殊也是最幸福的一个,为了让自己留校的女儿过上年,郭梦琳的母亲特地从辽宁赶到桐乡陪读。
尽管还是大二,没有太多考研与工作实习的压力,但为了更加充实的大学生活,郭梦琳选择留校,以便白天到杭州学习。所以,每天早晨六点的K285次公共汽车上又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
“学校的后勤管理特别棒。”郭梦琳在采访中说。在寒假期间,桐乡校区后勤管理处贴心地为留宿的同学安排了单独的双人房间。此外,学工办组织的辅导员发红包活动和食堂的年夜饭聚餐也让她印象深刻。对于学校暖心的活动和安排,郭梦琳不禁感叹,“尽管身处异乡,但是还是有很浓的年味。”
“这一年,寒假由五十天变成十五天,临近毕业,就会想和校园多相处一阵子。”
——管理学院14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二班 项华琼

今年大四的项华琼从未放弃过提升自己,即将离开校园走入社会的她,在与家人温暖安逸地度过假期和独自在异乡实习拼搏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
寒假期间,项华琼留在了桐乡的一所婚庆公司实习,每天往返于工作地点和学校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简单枯燥,但对于这位即将毕业的女生来说却意义非凡。
在南方,有雪的日子不多,而留校的项华琼却幸运的邂逅了一场浙传的大雪,她欣喜的表示,“很感谢这次寒假的留校机会,终于在毕业之前看到了四年来唯一的一次大雪。银装素裹的浙传带来的美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让我这个福建人第一次看到了雪花,实现了看雪的心愿。”
记者手记:
我从每个“不归人”的身上都感受到了两个字:信念。即使在异乡,即使是万家团圆的时节,他们仍在孤独地奋斗。印象最深的是,当问及“一个人在学校孤独吗”,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是”,但他们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支撑他们的,或许就是对于理想的信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