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周四,总能听到从教室里传出的西方古典音乐,看到拿着小茶杯匆匆赶到教室的同学,一转身又瞥见手握宣纸和毛笔的人……浙江传媒学院这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给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精彩体验。
转身与精彩相遇
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美就美在阴差阳错,因为这样我们永远预料不到自己会收获怎样有趣的灵魂与美好的回忆。17级编导专业的俞可心在错失自己心仪的选修课后,选择了体育舞蹈表演,却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舞蹈课的氛围。她说:“在体育表演舞蹈课上,会有很多校体标队的学长学姐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为我们表演他们学过的舞蹈,都很美,这很吸引我。”
俞可心表示她是第一次接触舞蹈,但是亲切的老师、有趣的同学让她在课上没有那么紧张,“我作为一个从未学过舞蹈的人,初次接触舞蹈感觉很新奇、很有趣,虽然许多复杂的动作很难记,但是老师会耐心地教你,帮你纠正不规范的动作,在场的学长学姐也会给我们作示范。”她还说:“能够接触到一些新的事物和专业外的东西,让我收获很大。而且竟然有一种小时候学兴趣班的感觉,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当时选了一门叫做社会心理学的课,是出于无奈选择的,刚开始想着这学期划划水就过去了,”17级灯光专业的李梓濛笑道。但后来她发现这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她所在小组讨论的课题是阿伦森的拼图法,而阿伦森的拼图法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学习相同的内容。
“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我明白了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不可替代。因为大家除了要努力学习自己的材料外,还要把所学教给其他人,同时学习其他人研究的内容,它体现了目标互赖、资源互赖和任务互赖。”加上本身专业需求的关系,李梓濛认为学习这些也对自己有所帮助,能够更加理解小组合作关系。
可能也有很多同学都迫不得已选到了不如意的课程,但请不要去抗拒它,试着学习、用心感受,也许你能发现另外一片天地。
与中华文化面对面
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帜之一,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唐朝陆羽的《茶经》中延伸出来的神农说,到晋时的西周说,再到秦汉说、六朝说,茶诞生的过程一直是人们所探寻的,而这也是使其具有独特神秘气质的原因之一。摆上精美的茶具,闻着香醇的茶香,安静地品一品茶,在茶艺课上,同学们学习着神奇的茶文化,感受着它的奇妙。
周郁葱在提到这个课程时,自豪地说在茶艺课上从来没人缺席,“大家都很享受茶艺课,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从来不知道的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化,并且希望下次还可以再选到茶艺课。”在课堂上看老师如何煮茶,学习如何品茶,去茶馆真真切切地感受茶叶的香醇,去茶园体验制茶的过程。学习,在茶艺课上变成了一种交流式体验,摆脱了枯燥和困倦,反而充满了趣味与新鲜感。师生在课堂上成为朋友,互相分享、相互学习,让更多青年了解到中国茶文化。
当17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世昕被问到为何跑去浙江理工大学上一节中国社会变迁的课程时,他开着玩笑回答说:“分数高啊!不然谁会每周三晚上跑这么远上课?”当然了,这也是与授课老师的个人魅力分不开的,教授这一门课程的是曾经登上过新闻联播的王艳娟老师,她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有着较高的造诣,使整个下沙的不少学生都慕名而来。
“选这门课主要还是因为兴趣吧,想看看那些在高中都已经接触过的中国近代史在大学老师的讲解下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王世昕思索着说道。在这门课程上,老师与时代接轨,以弹幕的形式与同学进行有效互动,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让同学们发表感想,并且及时提出问题,将略显沉闷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个课程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无论是老师生动灵活的授课方式还是她的一些见解,真的感觉选这门课程很值!”王世昕对于这门课程高度评价道。
在选修中学习专业
“当时考虑到自身的专业,想要在这一方面有所长进,借此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选择了一门影视摄影制作提高。”来自17级灯光专业的李梓濛表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希望在大学中浪费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后来她发现自己的选择果然没有错,“前几节课我们会以理论为主,后半学期会组成小组来进行拍片的工作。”李梓濛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收获了很多专业性的知识,而且她特别注重上课的过程,认为老师在课堂中向学生输出的这个过程尤为重要。
在众多选修课中,最热门之一的就是文艺晚会策划与导演了。文艺晚会策划与导演凭借着成功的取名圈了一波粉,这自然对于17级编导专业的苑昕怡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她表示,只有上这门课时,自己完全屏蔽掉了手机,在大家纷纷成为上课低头党的时代,这门课上抬头率极高的同学们成为了一股清流,“而且课程内容很精彩,全程无尿点!”
然而成功的选修课背后一定少不了一名优秀的老师,据悉,这门课的任课老师叫做滕佳丽。在百度上搜索“浙江传媒学院滕佳丽”就能加载出一堆关于她的新闻。她是浙江传媒学院现任艺术团团长,曾经参与过互联网大会的策划,多次担任浙江传媒学院迎新晚会以及毕业晚会的总导演,同时也是2018年浙江传媒学院40周年校庆的总导演。
苑昕怡还表示滕老师的耐心和用心颇让她感动,“在第一堂课上,她花了将近两节课的时间来听同学们的自我介绍和想来这堂课的理由。虽然整个班只有30多个人,但是大家带着对课程和老师的热爱,积极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老师还时不时抛开晚会的理论范畴,和同学们谈论起关于自己旅行时所遇到的晚会以及自然景观,十分生动有趣。而且老师还会留给同学们具有针对性的话题去思考,培养大家独立思考的能力。“
无论是和专业有关的选修课,还是陶冶情操的趣味课,都会使我们在课上收获不一样的体验,而年轻不就是应该去积极尝新,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