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知礼节,正其身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如果中华是本厚重的书,打开尘封的第一页,被书写记载在首章上的,定是这泱泱大国五千年上下的礼仪文明。礼仪,指在交际、活动中得体的个人行为,追本溯源,最早出现在《诗·小雅·楚茨》的一句“献醻交错,礼仪卒度”之中。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可现代社会,社交网络迅速发展,各种言论齐数迸发,文化碰撞、思想摩擦层出不穷,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几百年沉淀下来的礼仪,是否仍然可以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礼节至微,于每个人,又是否仍有一份非凡深意?

细微之处尽礼仪

礼仪长河奔流不息,沉淀了几千年的丰饶河床让它蜿蜒前行,流向了现代,流向了未来。传统社会中的“礼”无时不在,文人墨客、风流雅士多注重礼数,体现在君臣之序、长幼之交、宾客之道等中的礼节无不细致入微。

当代社会,礼仪仍是人们在社交中的关注点之一。据记者问卷调查可知,被调查群体之中有95.24%的人会在意细微礼节,打断他人发言、偷看他人私人物品、点评他人着装或妆容是最令绝大部分人感到不适的行为,与此同时,离开时将椅子推回原位、为他人撑住门帘、开关门窗时提前询问他人意见则是现在倍受大家称赞的礼节之举。

WechatIMG213.jpeg

何以重礼

“不学礼,无以立。”礼貌是一种低成本的善意输出,一种不侵犯的声明,一种通过更和平的方式交流的意愿表达。

浙江传媒学院18级广告专业的尚改梅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认为,要从大多时候看,如果这个人反反复复的一如既往,他的肢体语言、说话方式总是欠乏思考不够体面,那么也足够体现他的人品了。大多时候如果判断一个人的为人,通过他的细节动作来看还是很准的。”她这样讲诉了自己对礼貌细节与人品形象之间关系的看法。

在问卷调查中有70%的人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也认为人们的日常行为与其品格修养之间的有着很深的联系。探求这背后的原因,原生环境、家庭的教育占主要,其次就是身边的朋友、日常接触的人对个人的影响,除此之外,16级网媒专业的郑悦蓉认为个体彼此间的尊重也是原因之一,她向记者讲道“一个人斟酌自己讲出的话、将要做出的动作是出于尊重别人的表现,因为他尊重我,我尊重她,这是一个非常舒适的状态,互相舒适,感情才能上去”。

20181128%20礼节至微采访/20181128%20礼节至微采访%20%20小图/张梦洁-5.jpg

余谓礼,重于山

“注重小细节真的是可以给一个人的形象加分,比如记住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件小事,但就我自己来看,别人见过我一面后能记住我的名字,真的是一件令我感到开心的事。”尚改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谈起如何在细节之处做到礼貌时,每个人似乎头头是道,可真正做到的却屈指可数。付出的礼节行动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在个人形象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礼仪真的是一件约定俗成的事,它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与气质,但没有必要严格的划分,最后我还是希望不论我们个人,还是扩大到学校,或者一个地区地域,国民素质都能高些。”郑悦蓉表达了个人的真切希望,也表达了全民期盼。

20181128%20礼节至微采访/20181128%20礼节至微采访%20%20小图/张梦洁-1.jpg

记者小记:

语言给人际交往设下圈套,无形之中让我们去学习去懂得说话这项技巧和这门学问。会说话是懂礼的一部分,懂礼是做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移动的岛屿,不独踞大地一角,不留恋汪洋一方。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无时不刻地在向外发出不同的信号,渴望搭建通向彼此的桥梁。人类借助语言表达想法,依靠动作传递信息。我们将远古的礼仪文明渗透在日常行为语言之中,为得是为自己赢得多一份理解与尊重,也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