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秋暖重阳 爱满十月

发布时间:2017-10-31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至,秋意正浓,这不仅是一个登高望远、品糕赏菊的日子,更是一个敬老爱老、述说思念的日子。古之众人登高赏菊,共享团圆之乐;今之浙传学子与温暖同行,以爱敬老。

寄情: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忆起重阳,浮现在17编本班吴美玲同学脑海中的是高中时学校里组织部同学去敬老院或邻近山村看望老人的场景。她说:“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尊老、敬老、爱老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初九都会有同学去参与敬老活动。”在吴美玲同学的记忆里,为老人们晒晒被子、做午饭、唠家常,重阳节已然是一个关于陪伴的日子。因为时代的变迁,重阳的传统习俗对于新后辈而言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当被问及记忆中的重阳节时,编辑出版学班的张鸿秀脱口而出这句民谚。在他的故乡贵州,每年重阳节都要登上山头放声呼歌。而有着一手酿酒技艺的长者们,每年重阳就要开始投料下药酿酒。因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重阳又是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许多少数民族会在当天换上民族服饰,打酒馈赠,上山祭酒神。“重阳节的山是酒味的。”在她的述说中,漫山的酒香仿佛也正从贵州山头往杭州赶来。

也许是因为时代的变迁,重阳节的美好渐渐只能靠回忆来感受,不免让人们多了几分遗憾和怅然,文学院的青志团队选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重阳的氛围带进了校园。他们在重阳节来临的前几天就在校园里开展了以“九九重阳,感恩久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生活区门口的互动游戏“冲破九宫格”鼓励学生给家中老人送去问候;帮助师傅送水;为值班的宿管阿姨和老师送去感恩的重阳糕。

文学院青志的工作人员17级中文3班郭芳宁参与了此次活动的策划。谈及为何参与此次活动时,她说:“爷爷奶奶对我们无微不至,可现在许多人把他们的关爱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我想借这个活动,向同学们传递尊老、敬老、爱老的正能量。”

敬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在今年的重阳节来临之际,我校召开了2017年庆祝重阳节暨离退休老同志情况通报会。在通报会上,杨立平书记说道:“老同志们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浙江传媒学院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她很感谢各位老同志们为学校做出的重大贡献,并为他们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希望各位老同志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安度晚年年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志愿、爱好和专长继续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凝聚和释放能量,共同为学院更快更好的发展做贡献”。

选择在重阳节前夕召开,此次通报会被赋予了一层特殊的含义。重阳佳节,亲人倍思,老同志们和学校众领导欢聚一堂,不仅是为了进行学术成就上的表彰,更是为了建立一种情感联系,增加老同志们的归属感,让这个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成为像家一样的存在。

而桐乡市文华小区的养老中心,也正在进行着敬老服务活动。在这里,一群来自桐乡校区文学院的志愿者正在为老人测量血压。小小的血压测量器凝聚着志愿者们的爱心,它带给爷爷奶奶的不止是健康与否的信息,还有志愿者们满满的温情。

“我是第一次这样测血压,以前都是在卫生所里测的。”第一位测量血压的大爷高兴地看着周围的志愿者们。他们在测量后不住地和周围的人谈论着,在听到自己血压正常的信息后都露出了质朴的笑容。志愿者们细心地为每位老人测量血压,还给老人们提出一些饮食方面的建议。

传承:人生易老天难老,恩情代相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的意识。就在重阳节当天,文学院青志团队还在桐乡市文华小区文化礼堂展开了支教活动。

课上,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有趣的课程,教室中充斥着欢声笑语。折纸课中他们用巧手折出一枚枚爱心,美术课上他们尽展所长,天马行空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彩色的画纸上。红色的心愿卡上寄托着孩子们对长辈最深的爱意与祝福。

“让孩子们从童真年代就学会关爱爷爷奶奶。”17级中文2班尹金艳说道。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感悟长辈们的爱,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释放天性、收获天真,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感恩,这正是重阳节活动的意义所在。 来自14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班的钟媛媛则认为这种活动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承更显重要:“因为重阳节不像春节、清明节那么深入人心、给孩子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我们这个活动会让孩子们对重阳节有更深的感受,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有更多的认识。”

文章作者:王晶钠 霍然 厉娜倩 童亦宁 图片作者:万梓豪 崔语珊 编辑者:毕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