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洁白的象牙塔里的我们,大一时羡慕大三的经验丰富,大二时欣赏大四的理智成熟,大三时又向往大一的自由洒脱,大四时又开始怀念初入校园时的青涩。从刚入校时的憧憬、迷茫到毕业时的从容、坦然,不管是怎样的角色转换,这似乎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所必须经历的,也许此刻的你还在困惑,也许此刻的你还在彷徨?那就来读读2013级英汉双播的姚炳旭带来的他的大学故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曾获央视希望之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第十四名的姚炳旭,被公费选派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交流了一年,对于英语这一块的学习,他认为学好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只是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英语上,而且每天都在接触。”姚炳旭从高中时就对英语很感兴趣,大量的美剧、英语原版书籍的输入让他已经把英语的练习当作一种日常,养成了一种自然去记单词的意识。他建议同学们要多输入才能有输出,不要零散的记忆单词而是通过阅读外文书籍去感受地道英语。
作为英汉双播的一名学生顺利考入了北外的口译专业,这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姚炳旭认为,四年的专业学习和演讲比赛锻炼了他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他顺利通过面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他也鼓励同学们多多参加相关活动,让自己能够渗透语言这门艺术。
让毕业可以延续
在姚炳旭的大学生活中,他最想要感谢的有三位老师。“一个是黄晓琴老师,她信任我并给予了我很多机会,帮助我提升自己的实力。另外两位是田方老师和高思飞老师,他们在我参加演讲比赛时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可以说没有她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当然最感谢的还是浙传。”
对于毕业后会如何反哺母校,姚炳旭首先想到的就是在2014年参加的一个浙传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联手开展的“网络纪录片制作”课程,“作为第一批到科廷大学访学的人,我们都给校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或许在学校跟科廷大学的公费交流项目方面起了一点小小的作用吧。”姚炳旭笑着说道。
姚炳旭还参加了国传优秀毕业生交流分享会,给学弟学妹们从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和北外翻译专业的区别进行了讲解,“当时我考研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这些,现在我既然有能力,就会把这些一手信息分享给大家。”

毕业并不意味着与母校的彻底告别,在这个生活了四年的地方,每一个浙传人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毕业不说再见,毕业依然可以延续。
文章作者:王子允 编辑者:毕雯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