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有谁不爱周末时光?对于学生尤甚。大学生作为最“自由”的学生族群,可谓集万千特权于一身。想做什么都无需他人监督。这可羡煞高中生们。相信不少高考生给自己的一个加油鼓劲暗示就是:等考上大学了,周末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爽,谁也管不着”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双休日到双“修”日
都说人生有三样东西拿不走,一是吃进肚里的食物,二是藏进心里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精神食粮会让你的脑袋更加聪明,心智更为成熟.
学校图书馆总有一间教室永远长明。上面堆着一摞摞书,教室极其安静。因为这里在座的学霸大多想要考取研究生。这里似乎与世隔绝,只有在这里你才能发现真正的大学生并不比高三轻松。
大学四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有大三的学生在与先锋记者交流时说,自己的大一大二就像是一晃而过。大一还有有夜自习,所以晚上还有些事情做,看了些书。可大二呢,没了夜自习的硬性要求,要么在寝室玩玩儿电脑,要么和闺蜜出去逛逛街,每天晚上的时间就这么在指缝间悄悄溜走。曾经有人得到过公式,如果你每天多挤出15分钟阅读,看看一年能读多少本书?一般人一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就是4500字,7天就是31500字,30天就能读126000字,365天就是1512000字。一本书如果按照10万字来计算,一年我们至少能读15本书。当你养成闲暇就翻书的习惯,就是养成了让自己变得更加智慧的好习惯。
走下网络 走出宿舍
就在10月25日上午,校团委、学生会开展了“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践行三走课外锻炼活动。其中设置了诸多游戏,如四人五足、你画我猜等。吸引了许多同学参加。人气最旺的当属四人五足。这考验着同学们的默契能力。怎样在腿都绑着的情况下,大伙儿跑的最快?画饼充饥、龟派气功……这样抽象的词汇又该通过怎样的演绎让别人猜的出来?
沐浴着着晨曦,操场上的草坪上还挂着露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大操场上回荡着呐喊声,激情的欢呼声,青春本该有的旋律响彻绿茵场。不要因为活动而再活动,在今后的周末里,挑个早晨,做做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实在是大学生再健康不过的生活方式。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王同学是学校制作专业的大二同学。他说自己平时有任务经常熬大夜,甚至通宵。所以对于他而言,周末就应该“补眠”。盖上被子蒙上头,呼呼大睡对他而言是最好的周末时光。
小林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文编专业。她笑称自己是个挺古怪的人。“我只喜欢阅读纸质书籍,因为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香味让我心安。”这是她从高中养成的阅读习惯。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相信阅读越多的书,对于她的专业也是大有裨益。
同样是周六,同样的时间时段,两个人却有着不同的收获。
一举两得的兼职
走在校园内外,总会发现招收兼职的小广告抑或有人主动攀谈是否需要兼职工作。其实大学生勤工俭学是好事,先锋记者也为此采访了一些同学问问他们对于兼职的看法。其中想法分成两拨。有人就是为了奔着收入去的,也有部分同学说,我是为了赚取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兼职其实并不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一个度。那就是别耽误课程学习,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此外需要提醒广大同学的是一定要再三确认用人单位的资质。如果觉得不对劲,就及时抽身出来。
“舌尖上的家乡”——寻找家的感觉
下沙是个高教园区,自然大学生密度最大。有精明的商家就看准这个机会,办了温馨小屋体验室。在这里你可以自带食材加以烹饪,也可以玩桌游台球,还有各式各样的体感新潮游戏等等。先锋记者也是受邀来到了兰州老乡会。当问及组织者为什么想选在这个地方时,他回答道:“老是出去吃饭唱K没什么意思了,不如租个温馨小屋和老乡们谈谈天叙叙旧,找找家的感觉。”当晚,几个老乡同学就如法炮制了兰州牛肉面,以解思乡之情。听着熟悉的家乡话,年纪相仿的同学,又有家乡的特色美食,仿佛置身自己家中,亲切感油然而生。
平日里繁忙的总会遇到一些红灯,假期倒是个让自己停下来的好机会,有时间思考接下来我们要去向何处。周末时光亦是如此,它承上启下,既是一周的结尾,又是新一周的开始。新陈代谢的好,人自然会健康充满活力。周末过得充实有意义,那么不远的未来将会给你美好的回报。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 董知铖 图片作者:先锋通讯社记者 赵俊凯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