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6点半,由浙江传媒学院人事处、团委、教务处、图书馆、电视台、博士讲坛桐乡工作室联合主办的第二十期博士讲坛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行政楼报告厅顺利开讲,主讲人应小敏博士结合伦敦西区剧院繁盛的成功经验,为在场同学讲述了其给中国戏剧产业发展带来的诸多启示。

在讲座中,应小敏从四个方面剖析了伦敦西区戏剧产业成功的原因作为切入点。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英国政府在文化政策上的创新之举,即“一臂之距”政策的实施。所谓“一臂之距”政策,就是英国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以及艺术团体之间存在平等且相互制约的分权关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只负责制定文化政策以及资助拨款,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则有权挑选政府资助的对象并对其进行每三年一次的审核。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资助的比例只占剧院开销的30%,再除去30%来自社会慈善机构的捐款,仍有30%的开销需要剧院自身通过买门票,开发衍生产品等手段进行筹集,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与艺术创作的自由同时最大化的情况下,更多更好的戏剧作品就会被创作出来。
同样对伦敦西区戏剧产业的繁盛做出重要贡献的是西区“三步一剧院”的群聚效应,“巡演”、“驻场”等模式广泛应用,同时扩散的关联经济效益也最大程度的被开发,“你买一张看戏的门票,那么有可能你坐地铁、吃饭、住酒店都可以打折,去看剧的人当然就多了。”应小敏如是说。

应小敏还表示,西区戏剧产业的成功,离不开戏剧产品从生产制作到推广营销的一整套创新型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除了金钱和技术,更核心的其实在于戏剧本身的内容,从创作源头、剧目选择、舞台技术到前台观众服务等都是经过精细专业的分工的,比如尽量选择改编自经典小说并且已经有优秀电影作为支撑的剧目、将大量的经费用在演员选取和明星培养上等等。“英国的戏剧演员基本上都是‘戏比天大’的。”“当年《悲惨世界》上映的时候,专门会有人坐在下面用秒表记录观众鼓掌和发笑的频率,并以此来作为修改剧目的根据。”“地摊式的广告轰炸让你从踏上英国土地的第一步起,就开始接受戏剧广告的熏陶了。”应小敏的这些话引得在场同学惊呼连连。
此外,戏剧教育的重要性也被屡次提及,应小敏说:“在英国,戏剧已经被纳入普通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之中,‘青年人走进剧场’‘西区儿童周’等项目的成功运作也使戏剧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我们应该要向他们学习的。”

在讲话结束后的自由问答时间,应小敏针对同学们在中国戏剧发展方面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落下帷幕,相信这次讲座对在场热爱戏剧并准备投身其中的同学来说,必定是受益终身的一课。
文章作者:通讯社桐乡记者 方文心 图片作者:王依依 杨叶梅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