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一个人,一架琴,一辈子

发布时间:2013-12-10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的作品《海上钢琴师》通过小号手MAX的独白,以现实与回忆交叉行进的结构、富有鲜明色彩对比的画面、优美但又具有磅礴气势的原创音乐以及令人神往的钢琴曲,向观众叙述了一位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钢琴家”1900的传奇故事。1900拥有一个令人怜悯却又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人生,而影片结尾处1900与弗吉尼亚号一起死亡这一悲剧情节是的观众在为史上最伟大钢琴家感到惋惜难过,同时也会引发他们自己对人生、对梦想、对信仰和对死亡的思考。这也是《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享誉海内外的一重要因素。

影片在一开始,运用移动镜头向观众战士MAX及其身处的一层象征着人生经历的长台阶,而冷色调的云家用也衬托出MAX此刻孤独、落寞的内心,随后由MAX的独白叙说自己离开弗吉尼亚号之后的感想以及对“他”的怀念,从而引发观众的观影兴趣。MAX的言语描绘了一艘巨船在海上航行的场景,同时导演用多组长镜头和移镜头刻画船上旅行者的细节,表现当时人们向往美国这一大的人文背景。之后,影片又回到现实中,MAX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出卖了陪伴自己半辈子的康恩牌小号,又很巧合地在琴行老人那里听到了1900弹过的曲子。于是,老人作为听众,MAX开始叙说他的挚友1900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黑人锅炉工DANNY抱养1900、到为他起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名字:DANNY BADLM T.D. LEMON NITEEN HUNDRUND、到1900八岁时第一次演奏钢琴震惊了所有人、再到长大后MAX加入乐队一齐演奏并且在暴风骤雨中与海共舞而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以及与爵士发明者进行斗琴、爱上了美丽的女子……在股市的叙述中又穿插着在现实中MAX为了拯救1900而做出的努力。在回忆镜头与现实镜头之间相互转换时导演并没有在过渡方式及色彩方面运用特效进行效果处理,而是直接运用蒙太奇进行拼接,从而使得观众对MAX的叙述并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反而愈加真实,仿佛自己就置身于20世纪初的弗吉尼亚号上。

影片的名称为《海上钢琴师》,顾名思义,钢琴是本部电影的一重要组成部分。1900从八岁开始弹琴,长大后与大西洋乐队一起为旅行者演奏。但他从不为别人演奏,他只为自己演奏,这也是他为何不下船的原因。1900还可以用钢琴曲品味每一个人,无论是和情夫杀了自己的丈夫拿着珠宝逃跑的贵妇,还是心中思绪万千的忧郁男子,妓女、偷渡者的心思都逃脱不了他的钢琴。每个人都会有一曲属于自己的钢琴曲。也包括1900爱的人。他曾想过为了爱的人而登上陆地,但就在悬梯上的那一刻,他却反悔了。因为他不是别人,他是1900,他并不是一个平常人,所以,我们也不应该去拿平常人的心态去看他。

1900与爵士发明者在弗吉尼亚号上斗琴的场面既是本片的高潮部分,也是观众对1900琴技的肯定。这段情节采用了大量的景别切换来刻画两位钢琴师的高超技艺:用全景展现整个大厅中人群的场景来烘托气氛,用中景、中近景来刻画听众间对话的场景、用近景以及对钢琴师手指的特写,从侧面和正面表现他们的超群技艺。而道具“烟”的运用,更是影片高潮中的高潮,爵士发明者用烟鄙视了1900,1900也用一根用钢琴点燃的烟回敬了他。这也是观众们想要看到的。

在影片的结尾,MAX终于找到了1900,在即将爆破的弗吉尼亚号上进行了一场最后的谈话。此时1900才解释了自己为何不愿登上陆地。那是因为整个城市是看不到尽头的,而钢琴却不一样,琴键有始也有终,88个琴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他初生在这里,这里有梦想,又不会超越船头和船尾,所以他到死也要留在这里。在谈话结束后,导演可以安排了一场MAX与1900对立坐着,不说话,只有MAX哭泣的声音。而当二人最后一次拥抱时,运用仰拍的手法,将这伟大的友谊永远地留在了银幕上。至此,不禁想到:一个人,一架琴,一辈子。这是1900的梦想。那我们的梦想呢?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杨启琛 编辑者:唐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