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书评 ·菜根谭】嚼菜根,知百味

发布时间:2015-03-25

来源单位:其他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长篇大段,没有连篇累牍,只有简单的几个字,简单的几句话,却让任何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心灵安详的栖息地。有人解释此书说:“人咬得菜根香,则百事可做,”在此我也谨而又谨的添一句:“人读得《菜根谭》,则百事有为。”

《菜根谭》出自明朝万历年间,在如今看来,这似乎已经是一本落后于时代发展与进步的古书,可是实际上,它穿越了数百年的时间,至今仍以骄傲强大的姿势在当代世界中占了一片天地,这不得不说是我们这些喜爱它的忠实于它的读者的幸运,也是这个世界仍然理智的一点表现。

《菜根谭》是一本“其间有持身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的百家言教之书,是一本刚开始没在中国盛行开来,却在传入日本后迅速火热并重新蔓延到中国的一本书,据说它还是一本让毛泽东同志专门从陕西带到北京去的书。书的作者洪应明先生,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洪应明先生所处时代正值万历中后期,当时皇帝昏庸,治国无道,导致宦官专权,朝廷一片乌烟瘴气,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百姓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洪应明与当时不得志的文人志士一样,满腔苦闷无处排解,但他也和那些人不一样,他没有成天唉声叹气,怨世事不公,恨生不逢时,他用笔尖浓墨,写了一本被后世誉为奇书的《菜根谭》。于是,洪应明先生的名声就此流传下来了。 而《菜根谭》既然被称之为奇书,那自然是有奇特的地方,这本书的一奇奇在它不是一本严谨治学的学术作品,而是一本融合了作者处世经验,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先哲格言的教诲告诫之书,是没有明显划分到某个具体领域的。书中语言优美,含义深刻,甚至于短小而精悍,寥寥数语,却意蕴深远,让人不知不觉深入其中,为之触动,并从中得到启发,恍然大悟。不仅如此,它还奇在,“书中百味,凡是读者自可得其一味。”读此书时,有人尝到甜,有人尝到苦,有人觉得辛辣,有人觉得温淳,百人百味。

我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读它就好像在喝一坛刚被去掉封泥的陈年老酒,初时只闻其香,喝下肚去就感觉到了酒的醇厚与香浓,后劲袭来,便完全被它的魅力所折服。当真是酒不醉人书醉人,书不醉人人自醉。甚至有时读到兴奋之处便抑制不住的自得起来,窃喜的认为这是本聪明人才去读的书,而我就是做了聪明人该做的事,事后想想,当真有点汗颜。《菜根谭》没那么多的讲究,它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读它时可以随意席地而坐,也可以幽室中正襟危坐,因为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读它时的心境。

《菜根谭》中讲的很多,涉及范围极广,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我最喜欢的是其中能使人感到醍醐灌顶的句子。读到“静中观心,真妄毕现,”就不自觉想到现代人每天面对众多的纷扰,可能一不小心就迷失在了繁琐的生活之中,所以闲暇时必须要自问,自问其心,问其意,从而得其愿,安守本分,求一心自在。读到“不轻诺,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我由然想到,做人要诚信,许诺他人的要做到;要稳重,生气时不随意向他人发火;要低调,得意时不要多生事端;要今日事今日毕,不懈怠,不拖延。读到“处逆境时比于下,心怠荒时思于上,”我想到,人在不如意时,不要颓废气馁,总有人比自己更不如意;在得意时也不要骄傲,总有人比自己更成功。读到“恶不可即就,善不可即亲,”时我学会了不要听即信,不要听到有人做了恶事,就立刻开始厌恶那个人,要去弄清楚事情是否是真实的,听到有人做了好事,也不要马上对那个人表示亲近,也要弄清楚事情是否真实,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读《菜根谭》,我学会了为人处世,我学到了人生经验,学会了做人要不骄不躁,学会了做人要不卑不亢。《菜根谭》内容太丰富,涵盖太齐全,决不是短短几句描写就能够表达出来的。所以,要想从《菜根谭》中学到东西,必须要亲自去读《菜根谭》,亲自去感悟,从古人的经验中读出现世生存的法子。

《菜根谭》里有人生百味,有哲思有智慧。读《菜根谭》就好像在和一个智慧的老者对话,他只是提醒似的说一句,然后留出时间,让你去感悟,让你去思考。因此,非得读《菜根谭》才可知人生百味。

文章作者:14编辑出版学 程盟茹 编辑者:黄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