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光影荐片】浅析《罗拉快跑》叙事与影像节奏的控制

发布时间:2013-04-04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罗拉快跑》是一部节奏感极强的影片。为了突出其极具韵动的节奏感,影片在镜头语言的调度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一部优秀的电影在其剪辑风格和蒙太奇运用上必然有其特色。在《罗拉快跑》中,导演提克威运用了快速剪辑的手法调动观者观影情绪。在进入影片三段式的第一段时,导演运用卫星云图的俯瞰直接推进至房屋内的电话,加以电子音乐式的鼓点、墙上钟表的暗示、配合罗拉的奔跑速度,以跃动的节奏营造出时间流逝的紧张之感。

而对于片中次要人物命运的展现中,导演也采用了快切的手法迅速展现人物与罗拉接触后的命运,并通过三段中完全不同的今后生活来表达出人生命运的荒诞与巧合。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它不同于小说可以使用大量抽象的文字来表达作者所寄托的情感,电影需采用具象的视听符号来翻译抽象的文字。在《罗拉快跑》中,提克威就运用多种视听手段调动观者感官,进而表达人物内心的思想意识流。

如在罗拉想向谁借钱的段落,影片就采用环摇镜头拍摄,同时快速剪辑上罗拉所想到的人物,而“爸爸”的肖像在剪辑出现次数中反复出现,并最终画面停留在爸爸的肖像上,这也就意味着罗拉思考的结果。而父亲的摇头也以黑色幽默式的荒诞暗示了罗拉的失败命运。

不同于好莱坞类型片的单线叙事,影片《罗拉快跑》三段循环式的叙事结构在当时(1998年)别出心裁。然而提克威并不是一味的为了求形式创新而进行的结构变化,而是为了满足其主题的表达。三段故事也不近完全相同,每段之间都因某一小细节,如开始奔跑时的经过狗的方式(走过、绊倒、跃过)所产生的分秒差异中交织的每一个细节都如蝴蝶效应般影响着事件进程、走向、发展及结局。

一味的快节奏会使人晕眩,而松弛有度的节奏才能驾驭全片、引领观众。每当罗拉奔跑后,都会有场戏来舒缓节奏、控制紧张气氛。在罗拉父亲与小三交谈的感情戏中,镜头剪辑节奏就慢了下来,同时手持拍摄的晃动也暗示着两人关系的微妙与动荡,而因每次罗拉闯入时机的不同,小三谈话的终结点也影响着父亲的情绪,进而影响了事件的进程。罗拉快跑中交织的每一个细节都如蝴蝶效应般影响着事件进程发展。

导演汤姆?提克威酷爱游戏,而《罗拉快跑》就如同一款电子游戏般引人入胜。在罗拉放下电话开始快跑时,摄影机跟拍于罗拉身后但并未继续跟随,而是右转如母亲的房间,借由电视机的动画继续叙事,由此足以体现其游戏性。而随即开始跳下的螺旋式楼梯和电视中的多米诺骨牌一样表现出巧合与命运荒诞的游戏主题。

“比赛之后即比赛之前”。其实影片在开始就以给出了结局和主题。什么是存在的,什么是虚幻的,什么是可知的,什么又是未知的,导演一系列的哲学发问于悲观的论调之中又给予了积极乐观的结局,使我们在获得视听观感刺激之余思考人生活着的价值。

(责编/陈青 文/崔凯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