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阿凡达》被誉为电影史上预算金额最高的3D电影,那么《泰坦尼克号3D》就是电影史上最震撼人心的3D电影了。我说的震撼不是场面上的震撼,而是内心的震撼。自1997年11月1日《泰坦尼克号》在世界各地卷起风暴后,我想已经没有再会去奢望坐在电影院里,看着巨大屏幕上放映这无与伦比的故事了。2012年,当《泰坦尼克号3D》上映后,吸引观众的依旧是那个故事,而不是3D特效。

不得不说,《泰坦尼克号3D》的3D做的并不出彩,除了字幕立体化和时而出现的大场景层次感,3D表现的不是很出众。观众也没有强烈的感受到巨轮向自己开来的临境感,亦无体验那种于海平线观察船裂的恐惧感。我们早已耳熟闻详《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剧情,也早已经熟知悲剧的开始和结尾,那些画面并没有恨强的震撼到观众的内心。
那么,2012年4月10日凌晨零点,当《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时为什么全国各大影院爆满?这次票房10亿的又一神话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回到起点发现,《泰坦尼克号3D》的成功,依旧是那个永恒的故事。
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制造的一艘巨型邮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邮轮,号称“永不沉没”和“梦幻之船”。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起航前往纽约,开始了这艘传奇巨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倾覆,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难。
由这以真实事件加以改编,把rose和jack的爱情悲剧推上了舞台。不得不说,这就是《泰坦尼克号》故事成功的重大理由。它逼真再现了当年的人类文明:世界第一艘最大的巨轮沉没了,但人类的美德、人道情操、人性的善良却没有沉没,它在这场世纪大灾难中放射了光芒!这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文明,在今天的高科技的现代社会,这种文明价值更显得宝贵,因为它更加缺乏。因此,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观众,才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银幕下一起感叹,一起缅怀,感叹jack和rose的爱情故事,缅怀逝世游客和泰坦尼克号本身。
同时作为故事的题材上,《泰坦尼克号》可谓是当时难寻的新星。有哲言说过,悲剧就是把痛苦的事情给人们看;喜剧则是把痛苦的东西扯碎了给人看。《泰坦尼克号》则不然,它将痛苦的东西扯碎了,但是扯得有纹有理,看起来又是一整块一整块的悲剧。它一方面把巨轮沉没的悲剧展现给观众,一方面将jack和rose跨越阶级的爱情和自由精神散发出来,让观众在观看《泰坦尼克号》时,交错在悲剧和喜剧中,感受着起伏不定的心脏跳跃。然而这些都将《泰坦尼克号》托升至一个较高的境界。
然而其他人物的刻画同样符合上面这一原则。比如那个在船体沉没时还坚持演奏的四人乐队就是真实存在的,他们为我们展现了乐观洒脱的人生态度,很感动很真实也很悲壮!而爱德华船长,泰坦尼克号的设计者,泰坦尼克号二副等角色同样也拥有着这种角色形态。这样的角色形态,是符合人性的,也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泰坦尼克号3D》成功的原因和它3D效果无太大关系。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的特殊魅力和詹姆斯卡梅隆那迷人的想象力和实践力。(文 先锋通讯社 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