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你是太阳,光芒万丈

发布时间:2015-11-27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又是一部三小时的印度电影,又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又是一个成功蜕变的案例。无关巧合,只因精彩。

本片导演是我们所熟知的饰演《三傻大闹宝莱坞》主人公兰彻的阿米尔·汗,同时他也在《地球上的星星》中出演美术老师尼康。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伊翔的八岁男孩,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叛逆:不关水龙头、故意破坏试卷、上交假的请假条。不同的是,这是一个患有读写障碍以及一系列症候群的孩子。期中考试过后,伊翔被转入寄宿学校,远离父母,他开始变得像一朵错过花期的花朵渐渐枯萎,尼康的出现拯救了伊翔的生活,让伊翔重新找回了方向。

“我只想要自由,像鸟儿一样飞翔,我只是想当小鸟”

电影中的插曲歌词通俗直白,直接反应出当代的教育现状——没有自由。就像电影的开场部分,老师残酷的念着每位同学的成绩,并伴随着滴滴的警报声,让人浑身一震进入紧张状态,压抑的像是在监狱等待行刑的罪犯。渴望自由的伊翔在被英语老师罚站之后索性翘课离开学校,在马路上乱走。一个伊翔的主观镜头中出现一群孩子在路边嬉闹玩耍的场景,不过导演想表达的仍旧是自由被束缚的观点,因为那些天真的孩子们像是圈养在笼中的家鸟一样被一圈栏杆包围,不得自由。“天性解放”是影视表演专业中的术语,现在却被用在孩子们的身上,不知是教育的进步还是落后。孩子们的确需要天性解放,需要自由,他们的想象力被捆绑在窄窄的教室里,跟着老师亦步亦趋,丧失了天性和个性。

“每个人都想培养优秀人才,如果小孩背不动这个包袱呢”

这句话出自电影中的美术老师尼康。尼康是个特殊的老师,如果在现实中大家肯定觉得他古怪不靠谱,独特的思维教不出成绩高的学生。可是重点在于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要成绩高呢?就像电影中所说:“每个小孩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步调。”我们需要因人而异,而不能用统一的规范和做法限制他们。显然,主人公伊翔最初呆的学校就是个传统的学校,所有老师都格外针对伊翔,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要求伊翔应该做什么,必须学什么。

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应体现在思想上,老师的角色十分重要。《地球上的星星》里面的尼康,和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以及《死亡诗社》中的Captain基廷老师扮演着相同的角色,引导孩子们走向正轨,接近梦想。同时,家长应该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就像电影中的伊翔被爸爸妈妈送入寄宿学校只为了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伊翔不懂,毕竟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和大人不一样。从伊翔手绘的翻页书可以看出,他觉得父母把抛弃了,因此陷入极大的恐慌之中。在这里,导演用两个对比蒙太奇交代了一切。首先在伊翔去寄宿学校之前在家里过了一个印度传统节日“排灯节”,镜头中其他孩子们穿着鲜艳的传统服饰欢乐的放烟花,只有伊翔身着素色衣服蹲在角落里闷闷不乐。第二次是伊翔的爸爸妈妈去学校看他,窗外阳光明媚,爸爸与大儿子约翰在打网球,镜头后拉,将窗内的阴暗和伊翔孤独的剪影纳入画面中。这样的对比突出伊翔内心的不安和失落,交代伊翔因为到了寄宿学校内心的压抑扭曲。

“你是太阳,光芒万丈”

电影中提到过一个故事,在所罗门群岛上的一群土著人民想要砍树的时候不需要任何工具,只是围着树坐一圈不停地咒骂树木,不久之后,树木就自己渐渐枯萎。孩子们的梦想就像岛上的树木,如果不停地遭受打击挫伤,相信也坚持不久。片中哥哥约翰送给伊翔一盒24色的绘画水彩,伊翔连包装都没有拆就放进抽屉中,锁住了自己的梦想,不见天日。伊翔当时正遭受着最低谷,同学们的排斥、老师的处罚以及自己对自己的厌恶,统统压在伊翔身上,没有人问伊翔需要什么,没有人知道伊翔的痛苦。

孩子们的天赋各异,如果在某方面有缺陷那么就一定在另一领域无师自通。如果不是因为尼康老师,伊翔的梦想很有可能被直接扼杀,不留余地。

梦想不分卑微和高贵,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为了学业打压遏制,伤了翅膀的孩子怎么能够健康成长?电影虽然叫《地球上的星星》,但导演却想突出:“你是太阳,光芒万丈。”只要有梦想。

电影最后,伊翔飞快的跑向尼康老师,画面定格在伊翔张开双臂被尼康老师抛向天空。终于,伊翔又像鸟儿一样重获自由;终于,伊翔又得到了追求梦想的翅膀;终于,电影最后走向柳暗花明。我知你终将闪耀,因为你是太阳,光芒万丈。

14编剧与策划班

张宏嘉

文章作者:张宏嘉 编辑者:王楠楠 黄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