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奇怪的她》,同学就议论到:“哦,就是那个韩版的《重返二十岁》啊!”我并没有看过《重返二十岁》,但却还是给这部电影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差印象,一点也没有期待的感觉。但当我看完整部电影时,我不得不说,黄东赫导演的这部作品,的确是一部有笑有泪的佳作。

《奇怪的她》讲述的是一个“刁钻刻薄”的老太太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从70岁的垂暮老人变成20岁妙龄少女,在重新体验了一把“青春”后,为了救自己的孙子,又变回老太太的故事。同样的题材,也有许多优秀的电影,比如《重返17岁》、《本杰明巴顿奇事》等,但本片却通过吴老太的见闻,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亮丽的吴末顺。
本片构思精巧的语言,使吴末顺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人物的语言可以于无形中告诉观众她的性格特点。在影片一开始,吴老太对儿子总是各种吹捧与炫耀,又与同样年老却花枝招展的老太争锋相对地争吵“你用那像鸡屁股的嘴巴喊谁的名字呢”……从这些情节中我们都不难看出这是一位极其疼爱自己的儿子,不允许他人质疑自己,并且不服老的老人。等到她变回20岁少女时,语言的特点就更加明显起来:对孙子,还是依旧宠溺的言语“你小子真棒”;对音乐PD,是饱经沧桑,口无遮拦的话语:“男人就不让妻儿挨饿,晚上活儿好!”她的经典语言无不刻画着她风风火火,直率洒脱的性格。
音乐的恰当安排,也更好地反映了吴末顺的感情变化。返老还童的吴末顺,因为在老人活动中心的一支歌,而被自己的孙子邀请去他的乐队做主唱,出于对孙子的宠爱,她加入了他们的乐队,但是这时却出现了一个小矛盾:年轻人的音乐,末顺根本不能欣赏,她能唱的,都是年轻人不熟悉的经典老歌。在我看来,这个矛盾也暗示了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不可调和的代沟。然而,老太太与孙子都做出了改变:将摇滚与轻柔结合。于是,他们唱出了许多大受欢迎的歌曲,一路唱到了电视台。在这个过程中她对新事物的追求与热爱,难道不让观众铭记她热情洋溢,挑战自我的性格吗?最后登台是那一首《再一次》,更是唱出了她内心对青春再一次的渴望。我们不妨假设,导演正是用摇滚与古典的对立,来暗喻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矛盾(正如开头,大学课堂上的大学生们所说的那样),用《再一次》的成功演出来象征老人与年轻人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和谐状态。

情节的前后反转也使吴末顺的人物形象更加全面。还记得吴老太还是老人时,她言语尖酸刻薄,对儿媳百般挑剔,不仅把儿媳逼得一病不起,甚至还有因为她年轻时忘恩负义而家破人亡的妇女上门报复……这些情节的堆加,不免让人怀疑:难道这个老太太真的这么“无恶不作”“无法原谅”吗。然而,当她年轻了50岁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编剧通过她唱歌时的回想,讲述了她年轻时为了独自抚养年幼的儿子所受的苦,受到的不平等的对待;当她为“妖精”老太太的离世而惋惜时;当她毅然决然为孙子输出自己的鲜血时,谁还能说她尖酸刻薄,蛮不讲理呢。正是这样前后情节的反转与对比,使得吴末顺老太太的性格更加全面,也让观众更能理解她颇具人格魅力的独特性格。
《奇怪的她》通过对吴老太语言的构思,各种音乐的巧妙安排以及情节的前后反转这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性格独特,独立自强而又直率可爱的吴末顺的形象。同时,电影也通过返老还少这一奇幻的过程,告诉我们人生的短暂与时光的飞逝,我们能做的也许很少,但我们可以珍惜、感恩身边的所有,关怀身边的老人,让自己可以在人生的尽头,发出“如果有来生,我还这样过”的感叹。
文章作者:瞿梦宇 图片作者:网络 编辑者:王楠楠 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