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湖南乡村小镇;一段从四清到文革的动荡岁月;一部从头到结尾几经周折的励人电影。导演谢晋将建国以来几十年的风雨变化表达的很是到位,不管是“四清”,还是“文化大革命”。人民的生活一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家时刻都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打成右派,视为重点打击对象。就像电影中的主人公女摊贩胡玉音一样,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凭自己的双手积累了财富,盖起了自己的新房,本以为生活可以越过越好,但是好景不长,李主任的到访将电影的整个基调改变了,胡玉音一家安定的生活就此中断,她开始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与她熟识的朋友也都受到了牵连。记得那晚他偷偷地跑到她干哥家,干嫂开了窗,告知了他一切包括自己丈夫已死的事实,此时的胡玉音犹如晴天霹雳,陷入深深的悲痛与绝望之中,在坟地里失声痛哭,而此时电影中的另一重要人物出现了,也就是秦书田。起初胡玉音并不喜欢这个人,因为他是大家公认的右派,可是在之后的日子里,秦书田对胡玉音的关照,尤其是那次胡玉音生病卧床,他的热心和善良举动,胡玉音都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其实这也为后来两人走到一起做了铺垫。电影中的另一波角色则是像李主任那样的上级人员,她们总是对这些贫下中农进行炮轰和打击,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是一味得搞阶级斗争。换做是我,生活在这样的年代,真的是快疯了,太压抑了,感觉死了都要比活着来的痛快。真心为前人的生活感到不易。

导演谢晋也将电影中的每个人物性格都刻画的淋漓尽致,各有各的鲜明特征。就如胡玉音,虽然只是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摊贩,可是她不失女人的娇媚动人,电影中穿插了自己与丈夫相识的种种,都可以凸显她十足的女人味,那双忽闪的明眸,那双细腻嫩白的小脚,足以让人瞬间倾倒。当然身为商人的她也不缺乏聪慧才智,这在接待李主任以及预知自己将要被视为打击对象的时候就看出来了,故事中胡玉音的丈夫也是一个朴实敦厚的老实人,但是面对家中突如其来的变故时,自己还是缺乏理智和冷静的态度,为了帮妻子太过鲁莽。这点是不可取的,但是也可以看出这一切也都是源于自己对妻子深深的爱,是现今我们要学习的。
尽管是这样一个乱世,但是仍然不乏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人。亲属田就是典型的一个,尽管自己走哪都被人歧视,甚至当他主动帮助他人时,也是被人无情的拒绝,还被回了句“你这个右派”,但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停止他热心助人的举动和那一刻坚韧的心。电影中多处都可以体现,在与胡玉音一同扫街的日子里,给了胡玉音很多帮助,而且他还将扫地扫出了自己的风格,他没有将其看成一种很丢脸的事儿,这足以体现他是一个多么乐观有情趣的人。就包括上面让他俩成婚之时,贴上白纸对联这样令人恼火的举动,他也能够通过换个角度思考来坦然对待。真的是太佩服他了。还有在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秦书田跟胡玉音说的那句话,“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我觉的真的是太意蕴深刻了,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我们唯有活着,留着那么一口气,即使是忍辱负重,苟且的活着。但是唯有活着才有希望,才有新的奇迹出现。然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几十年风雨兼程地走下来;几十年时代的不断变迁;几十年物是人非的不断变化。最终他们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一切都进入了新的转折点。故事中还有一位让我钦佩的长者就是谷主任,他并不像其他的官员那样,在他身上能够找着那个时代所独有的人性的光辉,他是唯一一个在胡玉音结婚当天去道喜的,也是在胡玉音将要生产的危机关头见他送去医院的人,因为的他的帮助,胡语音与她的孩子才能存活下来,所以这也是胡玉音将孩子取名谷军的原因,是无尽的感谢之情。所以好人还是有的,我们要相信光明总会到来的。

电影结局还是挺美好的,胡玉音重新拥有了那栋新房,还有那一笔钱。自己的丈夫也从牢狱中走出来了,夫妻两也开始了米豆腐生意。日子日渐红火,其实这与电影开头是相互照应的,电影开头同样也是这样的画面,只是这中间经历了太多曲折的东西,周周转转饱经沧桑,主人公的心理变了,时代大背景变了,曾经的人曾经的事儿也都变了。
看了这部电影,感悟颇深,体会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生活的不易;学会了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窘境,都应该坚强的活着;学做一个有爱心有善心的人,不断地将爱播撒出去,传递社会正能量。
文章作者:14信管2班 夏艳如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