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影评·穆赫兰道】故弄玄虚还是真个性

发布时间:2015-03-13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这部大卫林奇最具知命的代表作,被誉为悬疑片史上最独特的影片,且超过之前的任何一部影片,在之后也鲜有影片能达到这个高度。对于这个评价,作为一个看了三遍影片仍然一知半解的人来说尚且不敢苟同,每次看影片的这三个小时几乎都是一种煎熬,直到翻阅了豆瓣上大神们的解析,看了第四遍第五遍,对这部影片才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忍住想要杀了导演的冲动。

我相信,能一遍就看懂这部电影的人几乎不存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和我一样,第一遍看完完全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影片在讲些什么,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只是看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似乎感受到一些导演演员,影视圈的杂七杂八,还好有两个大美女,还能让人坚持下去,不至于昏昏欲睡。

其实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也不难理解,只是导演的表现手法比较独特,把支离破碎的情节杂乱的连接在一起,这种独特的手段和《记忆碎片》有点类似,但是在技巧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影片其实就讲述一个在好莱坞失败的女演员,她有一个同性爱人,她的爱人在事业上飞黄腾达,而且和导演搞在一起并抛弃了她,这让她无比绝望,雇凶手杀了自己的爱人,并在自己爱人死后对自己深深自责,陷入无限恐惧当中,因为忍受不了这个事实,她躺在床上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她创造出一个看似合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她试图改变自己的演艺事业,企图和自己的爱人有一个好的结局,可是随着虚拟世界的复杂度上升,逻辑也变得越来越牵强,当她在异常诡异的演出结束以后,用蓝色钥匙打开了蓝盒子,她的虚拟世界也随之崩溃,她又跌入到了现实当中,她醒来发现事实已经无法改变,于是开枪自杀。

大卫林奇的独特手法在于,他没有采用常规的线性叙事手法来表现这个故事,这种非线性的手法使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让观众沉浸于女演员的虚拟世界中,并随之冒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逻辑越来越不成立,到达女主跌回到现实,观众也可以清楚感受到,原来这只是一场梦境,这么一个梦中梦的叙事手法,可谓是大卫林奇的个性之处。

在这部影片中,大卫林奇展示了一种新的戏剧冲突模式,过去的戏剧冲突向来是人和人之间,或者任何事物之间,但是大卫林奇提出了一种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具有哲学意味的,女主和同性爱人的关系,女主的演艺事业,女主同性爱人的生死,这些现实与虚幻截然不同的食物,让观众不断思考是么是真实,什么是虚伪,并最终作出自己的判断。

不过由于大卫林奇这种并不主流的叙事手法,也造成了他这部影片成为冷门的原因所在,影片中充满了形而上的东西,还表达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在意识和无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中徘徊。其实就我看来,一部影片作为一部商业片,其第一步重要目标就是要观众得到良好的观影体验,其后才是导演展现自己的独特观点和精湛的技艺,而《穆赫兰道》这部影片让我看完简直是精神上的肆虐,但就这点就无法让我给予更高的评价,相比同样有表达弗洛伊德观点的影片,《搏击俱乐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同样是表达前意识和潜意识,我会更喜欢后者,在好莱坞这种已成系统的影片创作模式中,想要做出创新是好的,但是也要符合基本的叙事理念,不能任性地吾所欲为。

现如今很多导演都想冲破传统的叙事手法,能够对电影做出创新,但是这种个性的行为有时却演变成一种故弄玄虚,玩弄观众于股掌之中,观众看不到你在电影中的谦卑,必然会在失败在残酷的票房现实中。就像姜文的《一步之遥》,这部影片在宣传伊始噱头很大,上映之后观众失望亦很大,究其原因,似乎还是因为姜文对电影的掌握,你让观众花钱进电影院看一场根本看不懂的电影,除了脑残粉,哪个会爽评价会高,所以说当今商业电影,还是要以满足观众需求为第一位,把观众老爷看爽了,你的票房才会更舒服。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隋欣怡 编辑者:黄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