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光剑影于无形:《智取威虎山》

要说江湖,中国导演里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老怪徐克。无论是潇洒缠绵的《东方不败》,热血豪情的《英雄本色》,还是《黄飞鸿》,《龙门飞甲》......我们从小至今对于“江湖”这个词的银幕定义,大多来自他的电影。
但江湖在徐克看来不一定非得刀剑古风,飞来飞去,他的江湖,是纯粹的,民间的,在野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恩仇分明的人生态度,一种血气方刚的胸怀。
看到《智取威虎山》的演员表时,觉得张涵予形象太过脸谱:硬汉,刚正。但似乎少了一份杨子荣的狡黠机勇。而林更新、陈晓又软弱了些,他们真的适合这部江湖电影吗?
当然,看完全片以后,倒不那么想了。因为这本就是徐克式的江湖,他喜欢反脸谱化的人物设定,也本就是个挑战经典的战士。大家都知道,如果一味追求还原人物和历史,到最后永远还是遭人诟病,因为不可能做到还原百分百。这也是徐克最聪明的一点,他的杨子荣会打虎,一样会说黑话拉野屎,他的座山雕整日阴险算计,却会唱二人转,逃命的时候不忘带上喜欢的女人。八大金刚有狡猾,忠心,土匪的煞气和爽直都有。
看土炮,老虎,坦克,子弹,飞机,汽油桶打炮轮番上,,座山雕松开手跳崖让人想起当年的东方不败,一代枭雄,依旧使人恨使人敬。张涵予面对众枪举起双手,眼神依旧临危不乱,你会觉得这仍然是当年那个江湖,那个英雄。
(二)歌舞飞扬的政治江湖:《一步之遥》
姜大导的这部新片被骂惨了,豆瓣评分6.4,应该是他最低分的电影。姜文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电影不多却部部叫好。但事实证明,一个有才华的人把他所有才华放到一个东西上,别的人往往有点“吃不消”。片头的致敬教父,后面的月球旅行记,甜蜜的生活......感觉挺有逼格,但逼格这东西往往就不能让人感觉出你是主动为之,那才叫逼格。政治隐喻是姜文另一个电影特色,《阳光灿烂的日子》讲文革,《鬼子来了》讲抗日,《让子弹飞》讲民国。这回的电影名字《一步之遥》既是象棋中“马”(马走日)比“相”(项飞田)少走一步却天壤之别的喻,另外像武六喻十一国庆,钟三儿喻中山......诸如此类值得推敲和玩味的地方还有很多,这种黑色幽默的讽刺社会百态的风格并没有哪里不对,片子里王天王的“小话剧”也很来感。应该说,思想上它是成功的。
此外,如果把《一步之遥》分成几段欣赏美工,音乐,服装,歌舞。恣意汪洋的想象力,绚丽多彩的狂欢,也是值得称赞的,这种大胆和新奇,正是大陆导演所缺的。

但《一步之遥》严格上来说不能算是真正的电影,分碎的精致不加裁剪混成一起,像一尊拼贴不自然的“现代唐三彩”,华丽而不走心,让人看完的第一感受是笑不出来哭不出来,气喘吁吁的做眼保健操。一个平时看惯昆汀,盖里奇黑色Cult片的人尚是如此,其他偶尔走进影院的人怎么办?他们的感觉就好像成花几十块钱看一个制作精良的3D带音乐两小时加长版PPT。
姜文是个充满孩子气的人,但是以往他不按常理出牌的电影观众都很受用,单单这次却没有预期的效果,这不是因为江郎才尽,而是因为缺少了以往电影里纯真的孩子气,缺少了那种打动人心的本真的东西。这部琳琅满目载歌载舞的“大片”,字里行间精心设计的小段子,冗长精致的小台词,里面要背负的东西太多了,升华的寓意太繁琐了,失去了原来姜文电影中最让人着迷的趣味,没有了那种热血革命的荷尔蒙四散,也少了自由江湖的随性如风,反倒透露出权利和政治的限制感。
好坏电影之差,其实也不过一步之遥。
(3)情若自控,未免无趣:《一代宗师》
忘不了两年前的冬天是逃课拉一个朋友去看的,看完走出电影院觉得很热,两个人在街上一路谈剧情走了很久我才发现围巾都没围。
艺考面试的时候还用过“有一口气,点一盏灯”的台词,一眨眼高考完上大学都一年了,原来一起看电影的朋友去了别的城市,《一代宗师》二次重映,一如当年的《东邪西毒》重映,在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年月和不一样的朋友,念念不忘的人又如何忍得住不去?
王家卫总是有这样的本事,让人掏两次票钱看完出来还意犹未尽。可能这就是一部好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真正价值吧。不同时间地点,心境感悟全然不一样。
王导的所有电影都看了两三遍,包括两次的《一代宗师》,了解了挺多台前幕后,台词出处,原著细节......一直想下笔写影评,但可能真是越喜欢的东西越无从下手。这回是看到学校其他人的影评,才想到从自己的观点切入口,谈一点不同的看法。
如果说《一步之遥》输在“不节制”,那么《一代宗师》就赢在“节制”。王导的电影都是港式茶点,外表不过于浮夸,私下却做足功夫,里面的料叫人细嚼出滋味,难忘怀。黄金分割的构图,干净到纯美的大光圈人像,每一帧停留都是一张上好的电脑壁纸。

如果说徐克的江湖是风流恩仇,好酒好剑,那么王家卫的江湖就是一个情字。写意的江湖情。他的电影本就是“多情”,当和《2046》一样的配乐响起,我知道多少年:黑帮,武侠,民国,都市,未来,无论拍怎样的题材,讲怎样的故事,兜兜转转,还是落实到一个情。
叶里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涵盖了宫若梅叶问二人的感情之意,就连两人的名字(都为二口),也是难分你我。在美版中这条线更为明朗:两人书信往来,他辗转于宫家大门前,或是梦或是真,一同房内相依习武。叶问做了大衣但最后因战争没能去东北找宫二,迫于生计卖掉大衣时拽下一颗纽扣送给她,这就注定了王家卫的叶问不同其他。他名字一横一竖,功夫卓越,没有门户之见,广传咏春,点灯后人。但一个把念想存于心,钉一颗纽扣在床头的宗师,更令人难忘。人物形象变得独立,血肉分明,可能多少年以后你已经忘记了叶问如何抬脚打斗,但那个拿钉子钉纽扣时的深情眼神依旧历历在目。
到最后宫二在茶楼表露心意,朱唇黑发,已是“宫先生”,旁边唱着《风流梦》:半生佻挞任情种,情意加浓,早沾爱恋风,爱思满胸,手沾花蒂陶情梦正浓。而后还了纽扣给叶问,让他把自己没走完的路走下去。
王家卫十年磨一剑,找民国功夫人讨论指教,演员拜师学拳,一招一式皆是本身,念起“不在意一招一式,在意的是整个武林”的台词时,确实有和其他电影不一样的气场,一个抬手一个眼神,都让人为之震撼。
江湖可以卖艺,但武林不能卖艺。王家卫的功夫没有门派里外,是大同,是交手的乐趣,不是生死,而是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