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读郭在贻《训诂学》有感

发布时间:2016-03-30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郭在贻先生的《训诂学》是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训诂学著作之一,堪称语言学中的“经典”。要真正去读一本书,首先要去读它的作者。郭在贻先生(1939——1989),号旻盦(又作旻庵)居士,室名朴学斋、仪二王(即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作者注)斋、冷凳斋。“可能是因为研究古代文献,传统优秀文化在他身上体现得极为充分:对学问执着,对友人诚笃,对名利淡泊。” “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之一。”这般如此贴切的评价,来自于郭在贻先生的好友许嘉璐先生,由此可见,郭在贻先生是一个非常踏实的学者。也正是这种优秀的精神,让他通过自己坚实的步伐成长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之一”,在语言学成就上后发制人,青出于蓝。

训诂学是以训诂为基础,在长期的训诂过程中积累而得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解释词义。训诂学是让我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想读懂读透一篇古文或一首古诗,不能满足于知道其中的字、词、句应该怎样去解释,更是要进一步研究我们为什麽可以这样去解释其意思,这便是所谓知其所以然。要是想要达到更高标准的要求,我们则要借助训诂的知识去解答,因为训诂学是解释古代书面语言并进一步阐明为什么可以这样解释的一门学问。离开了训诂学的指导,缺乏必要的训诂知识,我们在古文的阅读和教学中便很难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郭在贻先生的《 训话学》,既能不脱离一般学习者的实际,不空谈理论,不动辄即引九经三传 ,使得训话学这一古奥艰深的学问成为一般读者也能掌握的锐利武器”,又明显地有对著者自己训话实践的经验与体会的归纳总结,不因循旧说而无创新,即在科学性与系统性外,郭在贻先生的《训诂学》还有着有独创性与实用性。

独创性。汉宋以来,训话作为小学被视为经学附庸。但《训诂学》从实际情况出发,分俗语词研究的意义、历史和现状、材料和方法以及展望等四节专章论述汉魏六朝以来的方俗语词之研究 ,因而为训话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总结了新的理论和经验,使著作富有鲜明的独创精神。例如本书二百多条例证,除少数撷自前贤或时人的著作外,大多数为郭在贻先生个人有创见之研究心得。

实用性。我们要继承祖国文化传统、民族传统, 就不得不去研究我国古代思想、历史文学、艺术、法律、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等方面, 钻研古代典籍。 郭在贻先生的 《训诂学》解决课本或选本未注之难,一是从确认古代词语正确含义,而要了解这些,就不得不去 对众说纷纭的间题决定取匡正课本或选本之误注和进一步明白文言字词句释义之所以然等五个角度,分析训沽学对语文教学之指导,二是从校勘、标点、注释和翻译等四个角度是从纠正旧辞书释义上的谬误、考索和补充被漏略的义项、 抉发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等三个角度,分析训沽学对辞书编纂之指导。每层论述,都以众多实证予以说明。其现实作用之大显而易见。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胡卿卿 编辑者:黄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