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读《一九八四》有感

发布时间:2015-12-17

来源单位: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一九八四》是一部反“乌托邦”的政治寓言小说。故事中主人公温斯顿生活在“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极权国家里。他为“真理部”卖命,负责按指令编撰资料,从档案到报纸,慢慢地逐渐对其所的体制产生怀疑,成了一个思想犯。在经历安全机构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老大哥”的信徒。小说里的1984年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之间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结构被彻底打破,当局实行权力的高度统一,通过具有监听和监视功能的“电幕”钳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看起来这是一部压迫的小说,但奥威尔本人是个社会主义者,他批判的是一种极权主义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将人性之丑恶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陷入深深的绝望和恐怖。

20世纪最为典型的极权主义样本是德国纳粹主义和苏联的斯大林主义,其分别来自于泛日耳曼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除了权力上的高度集中,极权主义最大特质体现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在极权主义国家,社会完全被国家所侵吞,社会的方方面面、边边角角都在政治范围内。为了维护这种“铁板一块”的集中统一,统治集团以斗争(如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方式进行广泛社会动员,大搞政治运动,斗争的对象是“敌人”和制造出来的“敌人”。一方面以“斗争”以巩固“团结”,一方面以“指鹿为马”、违背常识的意识形态宣扬虚构的美好幻象。电影《窃听风暴》里那个曾一度兢兢业业的史塔西分子魏勒斯便是东德极权时代的缩影。他是一名安全警察,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监听、审讯、暗杀等),奉命监视“危险作家”德雷曼和其舞蹈家妻子的生活,记录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定时向上报告。监视过程中,他逐渐被德雷曼及挚友圈的人文气息深深吸引,甚至爱上了其舞蹈家的妻子,为了保护德雷曼,魏勒斯不断修改甚至藏匿那些德雷曼“危险言行”的记录,隐瞒上级,暗中替其掩盖“罪证”,极权体制下,监视他人者也被人监视,这个让无数人失去自由的安全警察也被其自己培养的同僚和弟子送进了监狱。斗转星移,出狱后,柏林墙已倒,雾霾已驱散,自由的空气让其轻松愉悦的过上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极端的政治让迫使人们集体无理性,违背常识,就像《一九八四》里英社党说“2+2=5”,民众也要相信是对的,不然就会被送进“101房间”遭受人间炼狱般的身体与精神的折磨。在这种环境下求生欲会带来人性的扭曲。

奥威尔将故事的核心地带设定在英国,在它看来当时极权主义已经超越了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而存在。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笼罩在文革的黑暗之下,所有人都在等风来,吹散这团让人狂热、让人不着调的迷雾。改革开放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国家将社会返于社会正是对文革时期所犯下的错误进行正确的纠正,免于极权主义的魔爪伸向中国。目前我们正处于与世界相互开放的时代,“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是我们的使命和发展路径,时至今日,有些人,有些观点,针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一些症结和困难,依然主张用极权主义的方式解决,甚至鼓吹要走原教旨封闭僵化老路,重拾阶级斗争,再搞一次文化大革命。这是需要警惕和深思的!

文章作者:侯力 编辑者:黄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