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相信(不)相信

发布时间:2016-04-20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最近拜读龙应台的《野火集》,其中有一篇《相信(不)相信》很是有趣,吸引了我的注意。文章第一句她便给出自己的经验: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恰巧,我也二十岁。

不同的是,龙应台把虔诚的赌注压得过多而倍感失望。而我是把落叶拾起,看它的纹路,看着它弯弯曲曲走向端点,发现原来它的枯萎早已成定数。生活教会我把那些不相信的东西变成了相信,把怀疑变成了笃定,把不确定变成了必然。

曾经不相信灵魂鬼魂一说,特别是在唯物论熏陶下,我相信了物质决定意识。在政治考卷中洋洋洒洒,多角度全方位论证这一观点。却从来没有深究过教科书上对于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论述的论证是否全面可靠?本能还是在阴森害怕环境中呼唤佛祖保佑。

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一说。书上说,人生要勇于拼搏,生活要充满激情。所以我们积极地参与这个世界既定的规则,然后配合,渐渐发现差距越来越大。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根本不想要。性格这一因素决定太多。它决定你的生活状况、人际关系、甚至是所谓的人生成败。我们怀疑过,动摇过,却从来没有接受过。现在我信了,而且信得心服口服。但这种相信来得不是时候。这是一种迂腐的,陈旧的,泛着酸味的感悟。这是在尝遍世态炎凉,感悟人生百态之后所流露的无奈和放弃。这是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凄楚,也是人自伤心水自流的挫败感。

反过来说,性格决定命运一说也是一种自我的告慰。对于那些不适合我们的工作,我们可以放弃;对于那些不适合我们的人,我们可以告别;对于那些放不下的东西,我们可以潇洒转身。

曾经不相信“正态分布”这一说。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学术点的概念来解释这种感受,这种很直接的感受。现在相信了。每个班都有一个小九九、一个学霸、一个极度封闭的人、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你说,这都是必然。在一个相对环境中一定会涌现一个有特别特点的人。可是,我却感受到这些人从来没有消失过。不管你到哪里,总有人是过去的人影子。笔者寝室有一个学长叫张浩、同年级有一好友叫张浩军。巧的是,他们都来自山西,他们生日相近,他们性格相同,他们长得相似!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你细细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和那个谁太像了。除了这人相像,那些事是不是也相同?我不敢想,因为我想到了电影《楚门的世界》。

 这是普陀山所拍到的图片。心里却是满满的感动。在西藏我见识到了围绕在大昭寺、布达拉宫、拉萨朝拜的藏民在东边这个小岛,我又看见了同样的动作。

 这次,我又还在这个小岛上看见了喇嘛。心中为之一震。

 从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来到了海平面,从最西到最东,从天王到观音。他们正是在用最最简朴的方式践行人类最原始的行为。

 如果在此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的话,不是舍己为人,不是牺牲自我,就是呆呆地看着他们的行走和朝拜。那红色的纱衣赤裸裸地宣示着他们与这里的不同。可是当他们双手合十那一刻,没有人会在意,它是哪一个宗派,信奉哪一个神。他们只是在菩萨面前来来往往香客中的一个人,也不是最特殊的那一个。

“师傅,你哪里来的”

“五台山”

我想我无法用语言去形容他的穿着,我也无法想象这一路的艰难,但我能感受他的赤诚和坦然。

面对着他,独坐在庭椅下的我,套起了雨衣,手里拽着相机和手机,背着书包,穿着崭新的鞋和得体的着装却在他面前抬不起头来。因为那一刻,我想了好多好多,我想到了宗教的意义:用符号化的语言解构我们这个不可控的世界。

这个世界多么不可控啊,我们不可控出生死亡,不可控天灾人祸,渺小的我们是多么聪明地建立了人类文明制度以尽最大力量存活。只是,现代人已经不再满意于存活了;我想到了这位苦行僧的父母。更想到了,那些前来上香的人他们秉持的心事。

我很感谢他的出现,让我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感受到了一点点的新春暖意和希望。

怀疑的时代,我们需要相信点什么。这些是我相信的,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