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记
一,看病
早上九点。
医院骨科室外排了长长的队伍,不少人从外地赶过来,都是冲着老中医的名声。老医生一把白胡子,眼神炯炯,很有精神。本来早就过了退休年纪,但医院领导各种软磨硬泡,福利待遇,死活不放人。老中医是医院的活招牌,怎么能让他退休。老中医寻思退休回家也是闲着,不如多为民服务,所以七十岁高龄了,仍然坚守岗位。
这会儿老中医拉着一位年轻人的手,把脉——这是老中医的常客。虽然老中医妙手回春,但这孩子的病是从胎里带来的虚症,太弱,只能养着并无法根治。小伙子正当青壮年,身体倒是虚的询问过陈明最近的状况,老中医稍微放了些心,点点头,在纸上龙飞凤舞开张单子,让陈明的母亲领着他去药房抓药。陈家母子对老中医千恩万谢,互相投去安慰的眼神,拿药去了。
护士机灵,赶紧招呼后面排队的进来。
二,酒席
中午十一点。
庆春饭店今天很热闹,先锋集团的老总在这里办酒席。作为当地最大的纳税单位,该单位董事长王先云,今天在这里庆祝五十大寿。王先云财大气粗,三天前对镇上居民说,他办寿当天,镇上所有居民均可到场免费吃喝。
镇上人对王先云和他的集团又爱又恨。先锋集团是从市里迁过来的,因为是做化工的,污染太严重。迁到镇上之后,成天排污水污气,这里的空气水质差了很多。但是先锋集团的到来,带来了上百个就业机会,也拉动一些产业链发展。作为镇上乃至全市最大的企业,先锋集团每年缴纳的税收,占了当政府税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今天镇上的每家每户基本都派了代表,送钱送礼都带了点,多或少没关系,不送就不好了。王先云也是个爽快人,愣是什么都不收,只让儿子王世美招呼客人坐下吃喝。王世美是王先云独子,上头还有个姐姐。
王先云早年离家打拼事业,儿子女儿也没怎么管。现在发达了,给儿子开了个饭店——庆春饭店。王先云现在舍得为儿子花钱花功夫,不光饭店装修豪华大气,又从天南海北招纳这色菜系的顶尖厨师,硬是把个镇上的饭店打造成可以媲美五星级酒店的场所。地方高雅,菜好吃加上王家强大的人脉,庆春饭店生意爆满,一席难求。
大部分居民都是头一天到庆春饭店吃饭,以往只有远远地瞧着里面秀色可餐、灯红酒绿的模样。
人实在太多,庆春饭店把旁边的体育馆也给租下来,端菜的只好呼呼来回跑。服务眼招呼居民往体育馆走,政府官员集团领导之类的,都到楼上雅间去了。
王先云端着酒杯每桌敬酒,王世美怕老爹身体不好,都抢过来自己喝了。王先云心里高兴,觉得有个儿子真不错。那个小白脸女婿,要不是女儿喜欢还真没什么屁用。他一高兴,把自己十几年前庙里求的一条红绳手链送给王世美,这么多年,换车换房换小三却没换过它。王世美高高兴兴接着。
二,举报
下午十三点。
本镇有一所高中,教育质量很好,全县也有名气的。这时候正是午休,整个校园静悄悄。有学生不愿意睡午觉的,偷偷溜出来到行政楼后面的小山坡上抽烟。这片小山坡上全是树木和烟头,很隐蔽回学校也快。若是那些学生不哔哔呱呱吹牛逼,可以听到树林里的布谷鸟叫的声音。
校长办公室聚集了几个人,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层。校长从兜里拿出烟,拿打火机点了几次终于点着了。烟灰落到桌面一叠文件上。其他几个人都不说话,静静等校长抽完烟。主任个子高,瞄到上面的字。
此时真正清楚的只有校长一人,这份文件他已经认认真真看过。是关于举报他给学生开后门进好班级、并收家长钱的信件的处理通知。这可好,举报信不知道写什么,处理的文件直接下来了。原来的告发信寄到了省教育局,事前完全没有风声。校长只好认栽,接受停职查看处分。
但是到底是谁举报的他呢?给学生开后门,这本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古已有之。
要是在县、市教育部,他还能走走关系,省里,困难。
三,刘儿
傍晚十七点。
刘家姑娘,家里叫刘儿,二十岁年纪,是个傻子。她妈刘嫂生她的时候,脐带缠住了脖子。
姑娘人倒是长得白白净净的,五官长得不错就是有些的扭曲,眼斜嘴歪像是在做鬼脸,看着就跟常人不一样。因为窝窝窝话也说不灵清,平时不开口,只跟在刘奶奶后面。刘家人对自己家里的姑娘还是好的,吃饭穿衣没缺着。
刘校长也就是刘姑娘的爹,在当地唯一的高中干了二十几年,从小小教师一步步到了今天这个位置,要不是有个傻姑娘,真是顺心如意,没什么烦恼事了。虽然刘校长在当地德高望重,人缘也好,但是女儿的婚事却是个麻烦线球。好人家,没有人愿意取个傻姑娘进门。愿意娶刘儿姑娘的,要么死了老婆,要么穷的叮当响,要么自个儿也是个残疾,总之一个比一个差。
有人急,也有人不急。刘儿身体不便,其实脑子清醒。从小就知道自己和常人不一样,别人看她的眼光总是怪怪的。爹妈对她很好,奶奶更是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她长大。父母有时在房间争吵,刘儿知道是因为自己她也不开心。这时候,刘奶奶就牵着她的手出去邻居家串门。父亲事业顺利,母亲温柔貌美。本应该是和谐幸福的家庭,谁知道生出这样的女儿来。假如她是个正常人,
刘儿的的爹刘校长回来了。刘儿本来想同她爹打个招呼,还没来得及走上前,刘校长径直走进房间,“砰”关上了门。刘儿的妈,刘夫人看形势不对,朝女儿摆摆手,让她去隔壁邻居家。刘儿想要留下来,但是知道自己帮不上忙。
等刘儿慢手慢脚穿好鞋子,刘校长房间里传来母亲哭泣父亲叹气的声音。她怀念年前过世的奶奶。走到以前和奶奶常去的那家邻居门前,刘儿想要拿放不下的手撞撞门,这时从门缝里传来的阵阵菜香。刘儿歪着嘴走了。
该去哪里呢?刘儿不敢现在回去,也不敢上街。打算去后山那边看看奶奶。
路上要途经一座带花园的房子,四季有花可赏。刘儿每次经过这里都要停下来,特别是那一丛喇叭花,五颜六色的开的艳,不像别处只有红的白的。
刘儿看得痴迷,有人从房子里出来,穿着大棉袄。“大棉袄”皮肤很白,走近了,摘下两朵黄色的喇叭花递给她,刘儿接过来,努力吐出两个字“细细”。
“大棉袄”有摘了两朵白喇叭花,刘儿看着心疼花。他伸出两根手指,捏住花屁股,轻轻一拧,花屁股后面就拉出一根的线。他提着花屁股,挂到刘儿耳朵上,哦,原来就是耳环。刘儿太开心了,这么大她第一次戴“耳环”。
四,偷盗
晚上二十一点半。
为民药房丢了东西——药房丢的自然是药。
药房主人沈大华上午没开门,早早到了庆春饭店,在那里喝高了。把钥匙给媳妇让她下午晚上守着,自个儿回家睡大觉。他媳妇守到晚上七点多,牌友电话打过来三缺一,她媳妇心想应该没人来买药了,于是乐呵呵关了店门砌长城。谁知道当晚就被偷了。
大伙儿到为民药房看热闹,只见药柜子被翻了遍,中药西药遍地都是。沈大华的媳妇蹲在地上狼藉捶足顿胸,哀嚎不已。沈大华还在家里躺着没醒过来,等他知道了肯定对她一顿好打好骂。
大家对为民药房的事情很是愤慨,为民药房价格公道,大家喜欢在这里买药。那小偷也过分,丢的东西不多,其实东西大部分是被拆开倒在地上糟蹋的。
五,受辱
晚上二十二点。
刘校长和夫人满大街找女儿。
夫妻两个在房里关了半天,刘校长肚子饿得咕咕叫起来,才想起来都没吃饭。刘夫人带着情绪做好饭菜,让刘校长叫女儿。刘校长找了一圈,女儿不在邻居家,亲戚那里打了电话也没有。
刘儿是自己回来的,二十二点十分。刘校长见到女儿满身泥土,落魄的形态,扭曲的五官,走上前就是一巴掌。刘夫人抱着女儿大哭。
浴室里,刘夫人要给女儿脱衣服洗澡。刘儿躲躲闪闪不配合,刘夫人火了,一把拉住刘儿。
尖叫声从浴室传来,刘校长赶紧跑到门口问怎么了。刘夫人用哭腔叫他进来,刘校长想着女儿大了,还是避讳些。但又着急,犹豫着,刘夫人拉着女儿出来了,红着眼睛瞪着他让他看自己女儿。
刘校长看着全身光裸的女儿,羞愧地正要闭眼睛,却被眼前的景象呆住了。
只见刘儿全身上下都是青紫的疤,血淋淋的痕迹,大腿也是疤和血痕,而且刘校长看到女儿的左乳头没有了!鲜血从那里流下来滴到地上。
天呐,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发生这么多事!
六,流言流于众口
晚上二十三点。
镇上的茶馆很多,一些是通宵营业的。不少闲人牌友是这些地方的常客。
有些人刚收拾好家里或做好工作,也来茶馆里搓两把,不然睡不着觉。他们往往带来一些新鲜的消息。
原来镇公安局今天接到两起案子,一起是为民药房的盗窃案,一起秘密上报的,不知哪家,反正是姑娘被人侮辱了。传消息的人刚说完,就有人补充,姑娘遭侮辱的,是刘校长家。众人惊讶了,刘校长家那个傻女儿?是的。这采花贼是什么品位,啧啧。
镇公安局的人很烦恼,中午刚喝了酒,还是晕的就要动脑子查案。为民药房现场被破坏了,沈大华抠门没有装监控,不好查,刘校长女儿不配合,谁拿傻子有没办法?也不好查。
不过送来的刘儿的衣物里,有一根红绳,一朵揉坏的花。从哪里下手?那朵花的屁股后面是细细长长的丝,像耳环。
七,选择
晚上二十三点四十。
清水河刚融化,河水冰冷,鱼倒是不怕冷,过会儿跳出来一只,“哗”一片水花。
刘儿的身体一半在水里,因为冷,五官更扭曲了。她想起几个小时前的事情,又往前走两步。
原来父亲被人举报了,现在留职查看。他说如果被人知道,就要整死父亲,搞垮刘家,刘儿知道他有这个能力。她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出来,把药放在有喇叭花的人家门前。还可以顺路去看看奶奶。
究竟为什么他会对她这样,刘儿是真的不明白,她是个“傻子”,是残疾人。酒味呛得刘儿想吐,更强烈的感觉是疼。
这里真好,有月亮,就着月光还能看看奶奶住的地方。听说爷爷就是死在河里,刘儿没有见过爷爷,也许就能见到他了。
“哗”又是一片水花。
八,结局
晚上二十四点。
公安局的人在栅栏外喊的时候,陈明喝了药准备睡了。
就是这一丛喇叭花,和别处不同,养得太好,办案人员小心翼翼把各种颜色采几朵放袋子里。
办案人员仔细查看陈家角角落落,又有人在房间发现几盒药,贴着为民药房的标记。这趟真是一箭双雕,收获颇丰。他们更确信陈明是犯案人员了。
陈母看儿子被拷上手铐带走,激动得晕过去。
陈明莫名其妙,忽然想到什么,他明白了。那姑娘看着傻,其实清楚,会还自己清白的。
文学院12汉文3班 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