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留学生?留学生指正在或曾在外国学习的学生。那什么是成功的留学生?我想这个就难以回答了,就像你无法定义一个成功的人一样,但是我们可以举出一个毫无争议的例子——阿倍仲麻吕。显然“成功”这个词对于他而言太过狭隘,因为他是一个传奇。

日本仁明天皇承和三年,朝廷下诏,追赠一位已经故去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为正二品高官,诏曰:故留学生赠从二品安倍朝臣仲满,身涉鲸波,业成麟角,词峰耸峻,学海扬漪,显位斯升,英声已播,如何不慭,莫遂言归。唯有掞天之章,长传掷地之响。追贲幽壤,既隆于前命,重叙崇班,俾给予命诏。(转引自《唐朝穿越指南》——“凤凰男”安倍仲满的海外留学之路)除了来自于官方的“肯定”,他吟诗作赋,和李白、王维等才华横溢的名流诗人也有着深厚的情谊,当李白误以为他归国途中不幸葬身大海时,特写下《哭晁卿衡》诗来悼念他——“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阿倍仲麻吕到底何许人也,怎有这如此人品和影响?
阿倍仲麻吕,亦名安倍仲满,汉文名晁衡。公元698年(日本文武天皇2年)生于奈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位上,祖辈甚至可追溯至天皇的分支。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
他的传奇始于公元716年(日本灵龟2年,唐开元4年)。这一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第八次遣唐船,十九岁的阿倍仲麻吕因学业优异被举为遣唐留学生。翌年3月,仲麻吕随多治比县守大使一行,从难波(今大阪)起航,向中国大陆进发。值得一提的是,同行的著名留学生还有比仲麻吕长三岁的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玄昉等人,有着共同志向的他们迅速结为好友。千年前,毫无疑问,赴唐是一番凶险的旅程,海波无情,台风、海啸、巨浪、沉船能想象到的灾害都在仲麻吕眼前上演。历经几近半年的时间,作为一个“幸存者”登陆明州,踏上大唐的土地,他已成功了一半,这是上天的恩赐。
千年来,最使他倍受追捧、令人不忘的就是其“业成麟角、学海扬漪、显位斯升”的惊人成就,这其中最瞩目的就是他考中了进士!进士是唐朝科举考试中最高最精尖的科目,不仅要精通时事还要写得一手好文章,唐人之中每届科考中榜者不过二三十人,可见其读书刻苦且极具天资。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遣唐使数不胜数,考中进士者仅阿倍仲麻吕一人。进士,是高等文官的后备军,高中进士的仲麻吕顺其自然地踏入政途。他深受大唐文化熏陶,自改名为晁衡,725年(唐开元十三年),任洛阳司经校书(负责典籍整理,正九品下),728年左拾遗(从八品上),731年左补阙(从七品上)等职。由于他德才兼备,诗文俱佳,很得唐玄宗赏识,后被任命为秘书监、散骑常侍(正三品下,属门下省)、安南都护(唐朝派驻今越南地区的行政首长)等等尊贵之官。如此留学之路的确是古今中外之人所艳羡的,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作为一个异国留学生,在学业和事业上他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他生活之中与唐朝诗人的交往亦是让人津津乐道。
仲麻吕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等诗人都有着密切的交往。文人之间以诗结友,储光羲的《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一诗就专为他而作——“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王维赠与他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也是极好的例子,“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这首赠别诗也印证了仲麻吕一生的遗憾,大历五年(770年)他终于长安,时年七十二岁,至死也没再回故乡。
开元21年(733年),仲麻吕曾以双亲年迈,请求归国。因玄宗皇帝挽留,未能如愿。天宝十一载末(752年),以藤原清河大使为首的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到达长安。其副使吉备真备是和仲麻吕同时入唐留学的好友,久别重逢,万千感慨,于是仲麻吕又动思归之念。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多年年,特准他回国。这位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老人满怀惜别之情写了《衔命还国作》赠答友人: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但是造化弄人,仲麻吕在归国途中遇到了风暴,船被吹至越南的驩州海岸,登陆后惨遭横祸,大多数人被当地土人所害,幸存者只有仲麻吕和藤原清河等十余人。当时情况危急,谣传四起,才有了先前李白所作的《哭晁卿衡》一诗。公元755年(天宝14年)6月,他们历尽艰险,再次入长安,这一呆就再未能回去。“仰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他的《三笠山之歌》一诗情真切切,望乡之情溢于言表,让人不禁动容。
仲麻吕或许从未想到自己会被后人追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中日两国分别在奈良和西安为他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或许于他自己而言,他只是一个赴唐的留学生,他只想着要去文化昌盛、威名远播的大唐来走一遭,未想到一生传奇、一去不归。
文章作者:沈晓彤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