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人这部影片在2014年威尼斯电影节开幕亮相的时候就引起了一是轰动,最后在竞赛单元中输给了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执导的《寒枝雀静》。但在这之后,可谓一炮打响,影响力越来越大。虽然在之后的金球奖中输给了《少年时代》。最终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以及最佳摄影四项大奖。
影片故事叙述曾因超级英雄“鸟人”而大红大紫的过气演员,现今将要站上百老汇的舞台上表演,开幕夜前他再次挑战自我,并试图挽回家人对他的信心和事业。在电影中他将演出的戏剧是改编自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在更衣间里石头姐对nude诺叔说:This is the theatre honey, don't be so self-conscious. (这里是剧院亲爱的,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贱人就是矫情。) 提纲挈领了全片。所有剧中人物无一不受self-conscious所累。男主自我太强烈,在现实惨烈的映衬下,不得不依赖于脑内幻觉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女儿从rehab出来不停用卷纸'疗法'来提醒自己ego 和perception 是多么的不值一提;诺叔饰演的男二则更是不可一世的自负与癫狂。
演员不过是人类的一个极端缩影,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富有灵性的动物也必须因此承受最多的痛苦。最大的痛苦,或者说终极的痛苦,也许正是源自人类自己与自己的搏斗。In other words, how to deal with yourself? 古人云慎独,常被理解为没人监督的时候也能遵守道德律令,我想大概也是说自己独处的时候,当你面对自己的时候,更需要谨慎和从容。男主做不到所以他需要一个birdman支撑自己,石头做不到所以她滥用药物来逃避,诺叔在台下嘴再硬也无法掩盖真实的疲软的自己。
我们再来具体说说男主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男主显而易见罹患精神分裂症,幻觉如影随形,脑内的birdman挥之不去。但你我又何尝不是,有人总是念念不忘自己当年意气风发羽扇纶巾,面对眼前的庸常世俗而愤愤不平。有人正在为追寻理想或自我证明而赴汤蹈火,却未曾想看尽他人冷眼,受尽权贵欺凌。有人常常受制于家人和爱人,他们爱你却始终难以充分理解和尊重你的那一点执着。每个人都在身体力行地想你传递一个信息:'人生如戏 so don't be so self conscious honey. ' Then, your ego starts to struggle. 由此,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总结出一系列的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system) 来抵御这种本我和超我的厮杀。或者干脆简单一点,你可以拿起一卷卫生纸像剧中的石头一样一笔一笔标记出地球的编年,然后发现原来人类的历史在天地的历史中不过是一卷纸中的一小方块,擦嘴都不够,你那一点ego又算得了什么?或者更决绝一些,你开始诉诸于行动,反正不外乎do some meditation or do some med-ication,随你喜欢。
但birdman不要以上任何的自我救赎方式,他选择了不自救。他就抱持着自我的召唤放肆地翱翔在现实的蓝天之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直把百老汇当作需要救赎的悲惨世界而浑然不知这只是富人们酒足饭饱的消遣之处罢了。最后知道真相的他眼泪掉下来,把枪拔出来,其实男主从未有一刻真正妥协,他不接受,他不承认,他不停嘟囔着I don't exist...最后开枪自杀,但因为他是个彻底的loser所以连自杀都失败(正呼应了影片开头排练时四人围桌的台词内容),而剧中剧有一句话是这样的:'纯粹的爱,是不会让你开枪自杀的!'才明白原来男主并不是真正爱表演,也不是真正爱戏剧,他真正在乎的是他的ego,所以当他得不到自我实现,他选择了自我毁灭。真爱和自我,你只能选一个。爱是牺牲,爱是妥协,爱是忘却自我。太多时候我们打着爱的名义做着标榜自己的事。所以男主前妻摇摇头说:'爱和崇拜,从来不是一回事。'
最后躺在病床上,男主脸上包满纱布只露出嘴巴,讽刺的是这正神似birdman造型。我不倾向于把它理解成为理想主义者的胜利,恰恰相反,这凸显的是浮华世界的猎奇,乌合之众的善变,而正是这些当年让扮演birdman的男主越陷越深不可自拔。还记得前妻对男主说:“Sam正在远离那些当年让她染上毒瘾的东西。”而男主却始终没有远离自我的瘾,没有戒掉对自我的沉醉,最后在阳台上overdosed了。当他内心欢快地高唱着let it go let it go can't hold it back anymore 然后一跃而下,飞向了广袤的天空。自我有时候是一种毒品,过量吸食飘飘欲仙,去也。
从始到终,这个片子一直在问我们:当我们在谈论爱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只可惜答案是:当我们在谈论爱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总是自我。
鸟人这部影片在2014年威尼斯电影节开幕亮相的时候就引起了一是轰动,最后在竞赛单元中输给了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执导的《寒枝雀静》。但在这之后,可谓一炮打响,影响力越来越大。虽然在之后的金球奖中输给了《少年时代》。最终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以及最佳摄影四项大奖。
影片故事叙述曾因超级英雄“鸟人”而大红大紫的过气演员,现今将要站上百老汇的舞台上表演,开幕夜前他再次挑战自我,并试图挽回家人对他的信心和事业。在电影中他将演出的戏剧是改编自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在更衣间里石头姐对nude诺叔说:This is the theatre honey, don't be so self-conscious. (这里是剧院亲爱的,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贱人就是矫情。) 提纲挈领了全片。所有剧中人物无一不受self-conscious所累。男主自我太强烈,在现实惨烈的映衬下,不得不依赖于脑内幻觉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女儿从rehab出来不停用卷纸'疗法'来提醒自己ego 和perception 是多么的不值一提;诺叔饰演的男二则更是不可一世的自负与癫狂。
演员不过是人类的一个极端缩影,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富有灵性的动物也必须因此承受最多的痛苦。最大的痛苦,或者说终极的痛苦,也许正是源自人类自己与自己的搏斗。In other words, how to deal with yourself? 古人云慎独,常被理解为没人监督的时候也能遵守道德律令,我想大概也是说自己独处的时候,当你面对自己的时候,更需要谨慎和从容。男主做不到所以他需要一个birdman支撑自己,石头做不到所以她滥用药物来逃避,诺叔在台下嘴再硬也无法掩盖真实的疲软的自己。
我们再来具体说说男主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男主显而易见罹患精神分裂症,幻觉如影随形,脑内的birdman挥之不去。但你我又何尝不是,有人总是念念不忘自己当年意气风发羽扇纶巾,面对眼前的庸常世俗而愤愤不平。有人正在为追寻理想或自我证明而赴汤蹈火,却未曾想看尽他人冷眼,受尽权贵欺凌。有人常常受制于家人和爱人,他们爱你却始终难以充分理解和尊重你的那一点执着。每个人都在身体力行地想你传递一个信息:'人生如戏 so don't be so self conscious honey. ' Then, your ego starts to struggle. 由此,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总结出一系列的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system) 来抵御这种本我和超我的厮杀。或者干脆简单一点,你可以拿起一卷卫生纸像剧中的石头一样一笔一笔标记出地球的编年,然后发现原来人类的历史在天地的历史中不过是一卷纸中的一小方块,擦嘴都不够,你那一点ego又算得了什么?或者更决绝一些,你开始诉诸于行动,反正不外乎do some meditation or do some med-ication,随你喜欢。
但birdman不要以上任何的自我救赎方式,他选择了不自救。他就抱持着自我的召唤放肆地翱翔在现实的蓝天之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直把百老汇当作需要救赎的悲惨世界而浑然不知这只是富人们酒足饭饱的消遣之处罢了。最后知道真相的他眼泪掉下来,把枪拔出来,其实男主从未有一刻真正妥协,他不接受,他不承认,他不停嘟囔着I don't exist...最后开枪自杀,但因为他是个彻底的loser所以连自杀都失败(正呼应了影片开头排练时四人围桌的台词内容),而剧中剧有一句话是这样的:'纯粹的爱,是不会让你开枪自杀的!'才明白原来男主并不是真正爱表演,也不是真正爱戏剧,他真正在乎的是他的ego,所以当他得不到自我实现,他选择了自我毁灭。真爱和自我,你只能选一个。爱是牺牲,爱是妥协,爱是忘却自我。太多时候我们打着爱的名义做着标榜自己的事。所以男主前妻摇摇头说:'爱和崇拜,从来不是一回事。'
最后躺在病床上,男主脸上包满纱布只露出嘴巴,讽刺的是这正神似birdman造型。我不倾向于把它理解成为理想主义者的胜利,恰恰相反,这凸显的是浮华世界的猎奇,乌合之众的善变,而正是这些当年让扮演birdman的男主越陷越深不可自拔。还记得前妻对男主说:“Sam正在远离那些当年让她染上毒瘾的东西。”而男主却始终没有远离自我的瘾,没有戒掉对自我的沉醉,最后在阳台上overdosed了。当他内心欢快地高唱着let it go let it go can't hold it back anymore 然后一跃而下,飞向了广袤的天空。自我有时候是一种毒品,过量吸食飘飘欲仙,去也。
从始到终,这个片子一直在问我们:当我们在谈论爱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只可惜答案是:当我们在谈论爱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总是自我。
文章作者 沈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