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始,发生在秘鲁的神秘原始丛林里。来自英国的冒险家在这发现了一批高智商的小熊,能够说英语并且与人类交流,冒险家跟这些小熊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冒险家离开了许多年后,随着一场地震的爆发,小熊们的家园被毁,其中年幼的一只决定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伦敦的“寻家之旅”。
到了伦敦才发现,不是每个人都彬彬有礼地打招呼和谈论天气,寒冷的下着雨的城市里大家都行色匆匆,小熊首先感受到的是世态炎凉。但是哪怕这样,人群中同样会有人对你伸出援手,就像布朗先生一家人。他们在车站遇到了他并且取名为“帕丁顿”,布朗太太最是热情善良,她总是会原谅小熊因为迷糊而犯的每个错。布朗先生是个风险分析师,他总是谨小慎微,一开始很是排斥给家里带来种种不安的帕丁顿,但是到了最后为了解救被绑架的帕丁顿,拼了命豁出去的还是布朗先生。
刚刚到达伦敦的时候,帕丁顿举目无亲,面对电梯时他不敢迈出脚,却因为误读了标语抱着狗狗安安心心地下去了,这充分说明他很努力地想要融入这座城市,想要表现的跟别人一样。此时的帕丁顿内心是孤独的,他一直戴着那顶红色的帽子,这不仅是他找到探险家的唯一线索,同样也使得他更像“一个人”。在阁楼里他给阿姨写的信中说虽然这一家人怪怪的,但他依然很喜欢他们。作为一只刚从森林里出来的小熊,帕丁顿一边保持着炽热的内心和动物原有的善良和单纯,另外一方面他又认真地学习各种优雅的礼节,对每个人都脱帽问好。因为想要不那么与众不同,他才会义无反顾地想将钱包还给别人,误打误撞地抓了小偷,成了当地民众喜爱的的英雄,与此同时又在发现自己给这个家带来了诸多麻烦的时候,默默地选择离开。其实归根结底,这只是一只习惯柑橘酱的小熊,只不过还保留着动物原始的本性,他总是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就在他出走避雨的那晚,所遇到的站岗的士兵,有的人拿出吃的主动招呼他,而有的却粗鲁地将他赶走。电影充分地展现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在你落难时有的人能冷漠地嗤之以鼻,有的却能热情地伸出援手。
故事中的反派角色,跟所有的童话故事当中的坏人一样有着鲜明的特点。由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探险家的女儿米莉森特,有着美艳动人且眉宇间透着狠辣,一心想帮实现父亲当年未完成的事,就是做出一个野生动物的标本,可是米莉却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父亲当年拥有的美好品质,那就是善良和仁慈。在解救帕丁顿的过程中,一家人之间配合的十分默契,干掉了坏人赢得了圆满的大结局,最终帕丁顿也很好地融入了这个家庭当中,适应了伦敦的生活。
帕丁顿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家庭的矛盾,也给这个家带去了浓浓的欢乐。除却情节不看,这部有着纯正英国血统的电影也洋溢着浓重的英伦风格,电影在好听的伦敦腔中展开,小熊身上穿的牛角扣毛呢大衣,头上戴的礼帽都是地道的英伦风。电影还像画卷一样为我们展现了美轮美奂的伦敦美景,雄伟气派的伦敦塔桥、充满历史感的博物馆、士兵高耸的黑色帽子、熙熙攘攘的牛津街...这部电影完全就是一部伦敦的城市宣传片以及一张名片,处处吸引着游人的目光。电影中还提到了布朗家里的女儿朱迪正在学习中文,也是知道中国人的钱是一定要赚的。电影上映前,为了加强宣传,50只帕丁顿小熊雕塑出没于伦敦各大知名地标,这些小熊由50位明星和知名设计师共同参与设计。
这不仅仅是一部很温馨的童话故事电影,很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同样的,电影中反映出了几个严肃的问题:难民的移民、种族歧视和人性。二战以后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福利也越来越好,许多第三世界的苦难人民拼了命的想往发达国家钻过去,帕丁顿熊其实就属于其中之一。另外,他来到伦敦就像乡巴佬进城一样,才发现这个东西是这么用、那个东西是那样的。当别人讨厌他的时候,他也总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关于种族歧视,电影中多次出现了布朗先生“他是只熊,就会坑蒙拐骗”这样类似的台词,说明了一开始他是被这个环境所排斥的,但最终经过磨合,还是很好地适应了这里。另外人性一说,在一开头我们也提到了,出到伦敦的时候这里并不像想象中一样,每个人都优雅且有礼貌,大家行色匆匆眼神冷漠。在车站等候的帕丁顿,十分幸运的遇到了布朗一家,尤其是布朗太太在一开始就十分坚持要收留这只无家可归的小熊。所以无论你身在哪里,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至始至终都要坚定地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好人更多,身边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值得等待和发现。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记者 蔡咪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