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渐淡的年味

发布时间:2013-02-18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买春联啦,买春联啦。”

  “快来看啊,快来看啊,杜鹃花一盆24,好看又便宜!”

  “橄榄一斤3元,孩子,买几个尝尝吧。”

  “进来看看哩,我们店里的鞋子很时尚哦。”

  吆喝声此起彼伏,夹杂在络绎不绝的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笑声不绝,让人一看,便知年末将至。

   然而,很多网友却都在微博上感慨年味竟是一年不如一年。网友幸运小珊发表道:仲有十几日就过年了,但是感觉不到春节的气氛,年味越来越淡了。名为“什么都差不多”的网友也吐槽说:年味越来越淡。

  为何年味会越来越淡呢?

(一)大人VS小孩

  游走于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记者发现就总体而言,市场在年末这几天确实比任何时间都热闹。但对比之下,差异也尽现眼前。就服装店而言,成年服装店相对于童装店,则略显冷清。在鞋店里,童鞋的销量则大于其他鞋子。

  当记者问一位5岁的小女孩喜不喜欢过年时,她大眼汪汪地望着记者,然后用小手指着刚刚试穿在身上的衣服,甜甜地说:“喜欢。因为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拿红包。”而她的妈妈则笑言自己并没有买新衣服,只给孩子买而已。当记者询问其原因时,该母亲直言道自己毕竟过了新年就要穿新衣的年龄。此外,一位在鞋店里给儿子买鞋的父亲也告诉记者说相比以前,他现在很少在新年里穿新衣服,不过,自己没买,却每年都给孩子买新衣新鞋。

(二)男性VS女性

  记者发现,前来购物的人中,女性居多,男性颇少。而当记者就年味一词采访时,男女的反应竟也不同。男性大体认为年味淡漠的程度越来越大。即使是新年,也没以前那么开心,那么激动。期间,一位姓吴的初中男生说现在的过年没小时候那么热闹。他举例说道:“小时候,每到过年,可以放鞭炮,可以买糖画,可以玩很多好玩的。可是现在的新年,烟花鞭炮都禁止了,也很难找到卖糖画的小摊。”   而对于年味渐淡的说法,接受采访的女性却不太认同,反而觉得没多大区别,因为每年都是陪父母看看春晚,跟同学聚聚会,到亲戚家拜拜年,并没多大变化。

  就拿记者的双亲而言,对于年味,家母则用一个“忙”字总结。忙着办年货,忙着迎神,忙着拜年……总之,怎一个忙字了得。而家父则叹气道:“唉,这年味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啊!小时候最盼望过新年。现在倒觉得过不过都无所谓了。尽管新年歌曲都在响,红色灯笼高高挂,可是吧,就是少了年少时的兴奋。”

(三)老人VS年轻人

   采访过程中,也有不少老人指出,年味越来越淡是因为传统习俗渐行渐远,甚至消亡了。 

   对此,记者了解到位为汕头市内一个名为鹊巷的小乡村从去年起就已经取消了大年初八、十五迎神赏灯的习俗。据悉,这个习俗被取消的原因之一是现在许多年轻人宁愿呆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出来迎神。同时,小时候的猜灯谜游戏到如今也因为不被青少年热衷而渐渐消失。至于木偶戏、潮剧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难怪微博用户“胡珺要努力”在微博上抒发如下感慨:年味越来越少了,小时候农村都会杀猪,灌香肠,打豆腐,做年糖,都好有年味的,如今这些景象慢慢消失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满满的回忆。

(四)经济VS年味

  常言道:经济是基础,决定政治和文化。所以,一个地区的文化是否繁荣与当地的经济挂钩。一般而言,当经济发展时,文化也随着发展;当经济衰退时,文化则也随即倒退。所以,年味越来越淡,其根本原因离不了经济二字。

   正如采访中,一位带女儿买衣服的女士坦言道:“现在物价上涨,什么都贵。我们这些小市民哪敢随便乱买东西,所以大人的新衣就免了,给孩子买就行了。”

   一位常年卖花的花贩也摇头感伤:“今年花市十分冷淡,买鲜花的人比往年是少之甚少。就去年而言,我还得叫亲朋好友来帮忙,还忙得不可开交。可今年,我拿了200根富贵竹来卖,到现在还剩十多根。那些杜鹃花,一盆28元,可是买的人实在是少啊!经济不景气,来买的人很少,而且还老讨价还价的……”                                                  (先锋通讯社杭州 记者/林子洪 责编/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