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过客苏州

发布时间:2012-07-14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我不是苏州人,一趟苏州之旅,我成了苏州的过客。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未到苏州以前,我脑海中的苏州,就像是诗中所描述的,河流遍布小巷。应该是河流绕着城畔,乌篷船在河流中摇曳,点点渔火,河中倒映着河边的垂柳的身姿,偶尔几位少妇在河边洗衣服,说不定还有姑苏城外夜半的钟声。
  来到苏州才发现,果真不假,“人家尽枕河”,又“水巷小桥多”。很喜欢古城区的苏州,各种古式的建筑,好似千篇一律,实际并不相同。偶尔会看到人家院中奈不住寂寞探身到街边的竹丛,粉墙黛瓦下静静地流淌着源自上古的河水,河岸两旁,是蓊蓊郁郁的树木,路边的街灯,是形色各异的灯笼的样子,就连路边的车站都透出古色古香的韵味,好不令人陶醉。随处可见的流水,历经风雨的小桥,那些或原始或修旧如旧的青瓦白房,那岁月悠久的私家园林,那些上了年纪仍旧不舍得脱下苏州传统服饰的老人,这样的一个苏州,怎能不令人朝思暮想,魂牵梦绕?
  但倘若苏州仅是如此,那她恐怕也只能称为“姑苏”了罢,可事实上,现在的她,叫苏州。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动静两相宜,这话说的才是真正的苏州。
  没办法说清楚,究竟是从哪里已经出了古城区。好似就是一瞬的光景,你已经置身在高楼林立的新苏州里了。看着风格各异绝不相同的建筑,看着整洁的街道,看着街道旁的雕塑,看着路上疾驰而过的车辆,看着金鸡湖上疾驰的冲锋艇溅起的波浪,看着晚上窗外火树银花不夜天,看着园区走过的年轻的身影,看着报纸上所说的园区高度发展的经济,你才能真真正正地感受到苏州这座城市的生命力。这时的她,不再是一位有着上千年年龄的老者,而是一位青春年华的少女。
  不敢说这个苏州我有多么地熟悉,因为在这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甚至一辈子的人也未必敢说自己读懂了这座城市,而我,只不过是以一位过客的身份讲述着我看到的苏州。(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匡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