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一段段婀娜的舞姿,一把把转动的油纸伞,让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将在场的观众沈醉于江南水乡,一起寻找心中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演出开场,舞蹈团的姑娘们就将一种江南韵味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清新、俏皮,宛若一位位画中人。
4月28日晚六点半,艺术楼小剧场由浙江传媒学院艺术团舞蹈团的成员们,上演了一场舞蹈盛宴,场下座无虚席,门口更是挤满了观众。两个多月的辛苦排练,在这一天的汇报演出中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观看本次演出的领导和嘉宾有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宣裕方,浙江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鲁晓红,杭州艺术学校书记、副校长李香真,浙江歌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朱萍,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赵淑玲,共青团、浙江传媒学院委员会书记赵月峰,共青团、浙江传媒学院委员会副书记郑汉杰。除此之外,在汇报演出之前,一些台前幕后知名的舞蹈家和艺术家们,也纷纷通过视频的方式送来祝福,预祝演出顺利。
领略完江南韵味,我校还荣幸的有请到了浙江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首席演员刘坤老师,一段《盘子舞》更是将我们拉入民族韵味之中。老师还将自己对舞蹈的热爱,和求学之路分享给大家,勾起学生时代的心酸与美好的回忆。回忆与现实中,舞蹈团的同学们将学校生活搬上舞台,随着欢快的旋律声,用一支舞蹈展现在大学校园中的情景舞蹈《我们的故事》。让大家回味起那句“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舞蹈的发展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华夏文明的不断进步,56个民族各有各的特色和各自舞蹈的展现形式。舞蹈团同学们演绎的民族舞集锦《繁花似锦》,让观众享受了一把不同民族舞蹈的风味,体会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和汇聚。有傣族的《邵多丽》,展现了傣族姑娘的轻快灵动;蒙古族的《鸿雁》、《鄂温克小鹿》柔中带刚;彝族的《喊月亮》活泼生动;维族的《玫瑰花》优雅热情。国家因56个民族而繁荣,舞蹈也因56个民族充满活力。
看过了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由校街舞社的同学们带来的《rather me》更是让我们领略了舞蹈的另一种味道,一种活力四射、张扬青春的魅力。与街舞社同学们的活力动感形成对比,舞蹈团同学们带来的一只温婉抚媚的古典扇子舞《秀色》,可谓是秀色可餐,大饱眼福。内敛的情感表达,曲线型的体态和舒服的表演,让在场的观众沉浸在姑娘们的舞姿和时而抖动、时而锦簇的彩色扇子中,如同朵朵簇拥的鲜花在舞台上绽放。舞蹈艺术,因其不同民族不同国境的文化展现,所以百花齐放,欣赏完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舞,古典舞之后,踢踏舞、俄罗斯舞、拉丁、康康舞集锦《彼岸花开》的献上,更是让前来观看演出的老师和同学们感受了一把异国风情,其中拉丁舞一出场,两位同学更是将拉丁舞中展现的热情奔放和爆发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嗨翻全场。
同学们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不仅因为自己长期的坚持和付出,更是因为有了老师的悉心指导,由舞蹈团指导老师金艳老师和余晖老师所带来的双人当代舞《忆》将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兼收并蓄,充分展现了一段两人缠绵缱倦的爱情。配合着背景墙如痴如醉的海边夜色,以及一曲悲伤的旋律,让我们通过二人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的变化走入那段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我今年二十七八岁......”舞蹈跳完的那一刻,台下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当主持人对二为老师做现场采访时,后台舞蹈团的同学们集体大喊“老师,我们爱您”让在场的观众也为之感动。
演出接近尾声,一段vcr记录了舞蹈团很多同学的心声,虽然不是舞蹈专业出身,甚至有些同学在进入舞蹈团之前并未接触过舞蹈,但他们用他们的舞姿和他们灿烂的微笑告诉我们他们热爱舞蹈,正如老师说的那样“舞蹈是大家的。”春暖花开,他们将那份对舞蹈的享受和热爱播撒整个校园。汇报演出的最后,舞蹈团的成员们为我献上了他们精心准备的最后一支舞蹈《春暖花开》,绚丽的裙摆激荡着心中的热情。可精彩的时光总是短暂,但那些动人的瞬间已经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中记下,台上一分钟的绽放,是多少汗水和泪水的汇聚。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汗水和泪水挥洒过的日子才叫青春,因为舞蹈,她们在浙里相识,也是因为舞蹈,她们在浙里一起成长,舞蹈团是他们在大学里共同的家。带着那份最初的执念,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告诉自己“跳舞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选择。”
文章作者:侯旭阳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