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类的灵魂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出生的时候从海的此岸出发,在路途中,有时相遇,有时分开,死的时候去到海的彼岸……”许多人或许都被这样独特的世界观和背景设定所吸引过,我亦是如此,面对潮水般涌来的两极分化的各路评价,适当地避开并暂时遗忘,是最佳选择。
《大鱼海棠》讲述的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在十六岁生日那天,少女椿变成一条红色海豚到人间巡礼,不慎被海中的大网困住无法返回,一个人类男孩因救她而死,于是她决心帮助男孩死后的灵魂:鲲,成长为大鱼从而复活回到原来的世界。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电影同理。
梦里花开
《大鱼海棠》的优点在于梦里花般的美好与烂漫—— 梦里花开的妙不可言。据说,影片的世界观源自梁旋的一个梦,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令人不禁想到“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相似在梦境里的幻与现实的暧昧不清;电影还融合了许多传统神话元素,在人物设定上,每个“神之围楼”里的居民都拥有着与自然相关的特殊能力,如椿有着掌控海棠花的能力,可控制植物的生长,湫掌管秋风,椿的爷爷掌管百草,精通医药,椿的奶奶可率领百鸟,死后化为一只凤凰陪伴在他左右……可以说,他们的设定牵出的故事彼此联系,使得人物立体化不单薄,且包含了浓郁的中国特色。
梦里花开的美丽多姿。影片画面的华丽精美毋庸置疑,内容上既囊括了规模庞大的客家土楼、璀璨无比的星河云海、层峦叠嶂翠色梯田等宏大场景,又充斥着大红灯笼、石狮子、油纸伞等细节以示国风挚爱,几乎每一帧都能截图当作桌面壁纸,可见在美术方面下了功夫。
梦里花开的情景相融。画面的华美为影片披上了一层引人注目的霓裳羽衣,那么视听语言方面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是否能出色地讲述故事,是否能摆脱“花瓶”的诟病——《大鱼海棠》期间的两次转场镜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是伶俐的鸟儿为椿的爷爷整理长长的白发时,铺在地面上的几缕头发化为几条蜿蜒而上的山路,有如人生道路的选择,富有深意,二是翠色的鸟儿自在飞翔后停歇下来于一平面上的特写,之后迅速扩大为全景景别,此时鸟儿正站在长大了的鲲的背上,这一巧妙的转场代替了对于时间流逝的说明;而在配音上,演员的深厚功力和丰沛的情感不容小觑,事实上《大鱼海棠》的配音的确可打一个满意分:椿的固执坚强、天真可爱表现得很出色,湫时而调皮时而勇猛的声线转换,值得一提的是,老年椿的配音演员潘淑兰曾为译制片《泰坦尼克号》献声,无论是资历还是实力都没得说。
在观影的过程中,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泰坦尼克号》的既视感,大概是画外音与《泰坦尼克号》的Rose是同一人的缘故以及回忆式的叙事方式造成的。
破镜难圆
同样,相比之下,似乎《大鱼海棠》的优点同缺点成正比诞生,它的闪光点要多少有多少,缺憾之处亦是要多少有多少,就如一面残缺的铜镜难以忽视其非完整性——
破镜难圆之词风分裂。影片上映不久后,有粉丝罗列出了一些经典台词,像是“有的鱼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属于天空”“我们要经历无数的磨难,才能在这个世界再次重逢”“我会化作人间的风雨,陪伴你的”之类,不可否认这些台词甚至有着能够触动人心深处的力量,但令人费解的是,影片中幼稚可笑的语句也不在少数:比如“你对我就像哥哥一样好”“你以为你接受的是谁的爱,你接受的是一个天神的爱,他背叛所有的神灵去爱你,为你带来欢乐”,前者莫名坦率直白的“发好人卡”引发尴尬笑点暂且不提,后者看似在表达湫的爱已至深,然而放到内容里时所显现出的突兀和狗血实在令人大跌眼镜,秒秒钟跳戏到中二晚期模式,更有种在琼瑶式云雾里逃脱不能的感觉(讲真湫的那么多情话都不如一句“我会化成风雨来陪你”来得感人肺腑);总结来说,时而文艺有内涵,时而脱线到过于矫情弱智的台词像是两个分裂的人格一样,且差距甚远,即使想体现幽默感,也未免跟气氛太不相容,当属败笔。
破镜难圆之节奏崩盘。电影前半部分从开头到椿为赎罪与死去的爷爷融为一体的故事叙述方面基本没出什么纰漏,bug相对很少,节奏该缓则缓,设置悬念到位,矛盾冲突及时,容易有代入感;不过后半部分很快有了瑕疵,叙事节奏的问题在椿告别鲲、大鱼“变鲲”的那几分钟里暴露得尤为明显,首先时长就没有把握好,导致观众内心瞬间的情感热度下降太多,也许是想留给观众更多思考和缓和的时间,为后面湫的牺牲和告白这一重头戏做铺垫,然而重头戏因为台词的缘故也大打折扣;而细想来,如果后面真的主要是突出湫的爱和奉献,那么那晚湫试图用手碰触椿时的画面应该延长几秒,因为湫的情感是深沉的,痛苦的,这样才不至于有一笔带过的仓促之感,间接导致了节奏的不稳定。
破镜难圆之东瀛余音。影片音乐由日本著名音乐人吉田洁创作完成,吉田洁何许人也?《日本人的遥远旅途》《穿越时空的少女》中有他的代表作,不了解的,去听一听《遥远的旅途》吧,称得上是表现历史史诗的神作,而恰巧04年的flash背景音乐就是用的这首;日本音乐人创作出成功的中国风音乐已是屡见不鲜,《十二国记》《拂晓的尤娜》(梁邦彦),《中华一番》(神曲《万里の长城》),《A Chinese Tall Story》(久石让),《故宫的记忆》(神思者)等等,《大鱼海棠》的音乐精致美妙,堪称佳品,当然,它的质量绝对是上乘的,唯一不足的地方在于违和感:可以听得出纵使吉田洁已经努力使配乐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了,他也不可能舍弃个人风格的影子……特意指出音乐上的违和感,是希望中国风的音乐,还是自己做。
试谈争议
是否三观不正。椿的行为似乎让一些观众难以接受:“只要心善良,对错是别人的”,她为了报恩,违反了自然规则,因此上天用洪水冲毁了村子,让无辜的村民失去了生命,最后湫为了救她也牺牲了自己,不过要知道椿为了报恩是支付了一半的寿命作为代价的,“我欠他一条命,我要还清欠他的”,灵婆对她说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所有人包括椿甚至还有灵婆可能都无法意料到水灾的来临,俗话说,不知者不为过,而这样的情节就与《哪吒闹海》十分相似了(其实要说“抄”千与千寻,不如说“抄”哪吒闹海来得准确),哪吒为了惩罚龙子将其抽筋剥皮,龙王水淹陈塘关亦是他所料之外,哪吒“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刎而死,后又复活得以成功报仇,椿自杀后因湫付出代价而复活,所以说什么是违反规则?在《哪吒闹海》的世界里,龙王就是规则,就是真正掌控陈塘关的boss,他要吃童男童女没有人提出异议,若有,那么就是跟水淹百姓逼人自刎的下场(不过这一点要着重考虑的是龙王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哪吒仗着自己有神力想要冲破要反抗规则;在《西游记》的世界里,玉皇大帝就是规则,人间万物生老病死由阎王掌控,谁要违反规则,就得受到惩罚(如沙僧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界来),孙悟空本做个逍遥自在的猴王便可,然而他生性叛逆不驯,认为“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在逃出炼丹炉时导致了火焰山的诞生——可知一座火焰山,害苦了多少当地百姓;在《大鱼海棠》的世界里,人类被当作怪物,村里的孩子被教导“记住,一定要小心人类”,人类的灵魂进入了村子,便是触犯了规则,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椿付出了代价却仍然要担负起骂名,因为是她收留了鲲。如果一定要说影片的三观不正,那么就是从“听天由命”到“人定胜天”的转变并非利大于弊,假设哪吒知道未来龙王会上门讨命,孙悟空知道炼丹炉的火会化为火焰山,椿知道自己的报恩会让村子受灾,他们还会义无反顾地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还有一些观众认为影片的主线就是三角恋,湫是“万年备胎”。湫对椿是爱情,那么椿与鲲之间有爱情吗?这恐怕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看,似乎仅仅是一种信义的象征,一段纯洁的友情,如果说没那么简单的话,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羁绊”;不过从湫的牺牲意图来看,起码从湫的视角来看,椿与鲲之间已经产生了爱的情感,或者说有这种可能性,即使椿不再属于这个世界,也还能继续呆在这里,但是湫仿佛不愿意看到她仅仅是“还活着”的状态,宁愿牺牲自己让她去到鲲的身边,并认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幸福。
主题及细节探讨。如果要拿《大鱼海棠》与《千与千寻》或者《大圣归来》作对比,《大鱼海棠》从主题上体现得更多的是“残酷”,影片中的一句“你相信奇迹吗?”,乍一听充满了美好与期待,可实际上,什么是奇迹?奇迹要如何才能做到?所谓的奇迹,便是冲破了规则得到的最好的结果,便是生命与代价之间不断轮回的残酷,从逆天而行到人定胜天是对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人心力的考验,“胜”,是要付出代价的——例如湫中的双头蛇毒无药可解,因为椿的爷爷将毒引渡给了自己才得以活命;而提到“残酷”主题和细节,也不得不提配角鼠婆,鼠婆掌管恶人的灵魂,只能呆在不见天日的地底,她帮助椿找到丢失的鲲,藏好鲲,在水中算是救了她一命,但为了私心,她偷偷拿走了椿身上的信物,“只有人间的信物才能去人间”,反之,人类有了村子世界的信物,就能够被允许来访吗?那么鼠婆究竟是善是恶?她的存在和离开能够象征、隐喻什么吗?有个细节是这样的,村子老爷爷去找鼠婆帮忙,鼠婆似乎说了我想要到人间去的话,这意味着默认她的离开吗?在电影里,关于她的一切都不得而知……
总之,《大鱼海棠》既没有像某些人说得那么烂,也没有殿堂般的神乎其神,本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进步空间较大,它还可以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