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心花路放》讲述了耿浩(黄渤饰)在生活中遭遇了情感危机,面对情感的背叛,耿浩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好基友郝义(徐峥饰)为了帮助他摆脱痛苦,于是一对“暴走兄弟”带上一只狗,开始了一段搞笑的疯狂的猎艳之旅。
虽然电影有些流俗,割包皮、杀马特、车震、阿凡达、最炫民族风,甚至是夜店里的角色扮演这些东西的植入让这部电影表面上看起来十足的下里巴人。但是票房不会说谎,接连的打破记录说明了观众对这部片子的认可程度。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可谁都不擅长告别。既然告别说不出口,那不如一起去拥抱那些放不下来的人和事。纵观《心花路放》,黄渤饰演的耿浩与徐峥饰演的郝义代表了拥有两种不同爱情观的男性,传统与现代。在这个社交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各种社交网络充斥人们的生活。旅途当中,郝义通过网络,现下年轻人和女性的搭讪方式以及夜店等途径与耿浩一起经历了很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在这个动辄约吗的开放社会,耿浩与郝义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郝义不断的见一个约一个,耿浩则是时刻想着已经选择离开他的妻子。耿浩负气被赶鸭子上架般的去搭周冬雨饰演的周丽娟的时候,磨磨蹭蹭,笨笨拙拙看来让人心酸。然而当被周丽娟男友撞破的那一刻,故事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我认为是影片的中心点,耿浩联想到自己经历,从尴尬到愤怒,瞬间的男性荷尔蒙爆发足以令观众回肠荡气。一部作品的好坏在于它能否引发读者的共鸣。生活中我们应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但是当别人的高调触碰到自己的利益甚至尊严时,这时我们不必让理智永远压抑住内心涌动的暗流,否则在别人眼里,你永远是那样一个没有态度的人,如果你表现地越卑微,一些美好的事物就会离你越远。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风景,无论如何感谢经历,也许过个五年十年,回过头来看,为何当初的自己会那么冲,但至少那种冲劲让你的那段时光那么生动。
影片中夜店角色扮演那一段不禁让人想起周星驰《喜剧之王》中与张柏芝角色扮演的一段。一个冰冷刺骨,一个热情如火。但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都是自身对爱情的理解。因为懂得如何去爱,所以要求更高。及至后来穿着浴袍在马路中间放声歌唱,不是胁迫,而是释放。那一刻,耿浩是崩溃的,观众也是崩溃的。

命不会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当你学会与自己独处,遍有了足够的底气再度重启征程。当耿浩与康小雨不约而同的都来到大理,一个最初遇见对方的地方。耿浩是为了放松,康小雨是为了放下。当耿浩拿着锉刀迅速地刮着留言墙上的字,当充满甜蜜的“耿浩对不起康小雨”变成苦涩的“耿浩祝福康小雨”的时候,他放下了。
电影结尾两人出现在郝义的婚礼上,短暂的交流。康小雨淡淡的问候,耿浩漫不经心的关心。这里就是一千个观众,一千种理解了。但是导演显然不想让耿浩这样的男人们失望,最后安排出场的阳光女孩音乐教师小北成为了耿浩的真爱。也给心情跌入低谷的观众一点慰藉。也传达出了影片的思想:无需将过去拥抱地太紧,因为那样就腾不出手来拥抱现在和未来了。
《心花路放》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打磨的电影,宁浩以一个三俗的猎艳之旅的躯壳,包装了一颗追求艺术的良心,用不羁的浪子情怀,来研磨关于情感的始与终,用近乎癫疯的姿态,来结构喜剧的忧伤。(中国青年网评)
既然说了仿十放的风格来谈论这部电影,那也应该借鉴一点本尊的文字。青春,三分不顾一切的执着,三分无知无畏的好奇,三分完美主义的梦想,再加一分裹扎着忧伤的甜蜜。长大成人的过程不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是最难得的滋味,日复一日的磨砺中,青春褪尽生涩的外壳,守候成熟的华彩,那懵懂带来的阵痛是成长留下的痕迹,日后回头,这些伤,反倒成了最美好的回忆,因为在那些似曾相识的岁月里,人人都在努力生活着,在独自等待中黯淡,在结伴离开时散场,顾盼成长的烦恼,我们品味到的是回甘的微甜。
致青春:二十出头的岁数,多少有些令人尴尬,它要求你对于一切都要自己选择却又不给你充分的时间去变得成熟。面对选择的困境,往往是难以选择的焦灼。
耿浩们对爱情的认识,或许注定成长轨迹与别人不一样吧。就像我们少年时希望把日子过成诗,时而简单时而精致。不料日子却过成了歌,时而不靠谱时而又着调。如果让我一个乳臭未干的晚辈用一句话来评论他们的爱情观的话,就是:我从没有想过伤害你或者被你伤害,只想把我最好的青春留给你。
文章作者:13数技1班 王潇 编辑者:黄田心 王楠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