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辆不知道开向何处的列车。沿着旋转永恒的轨道行驶,周遭是不出几分钟就可以将人冻成冰块的凛冽寒风,被白雪覆盖的苍冷视野。残骸掩埋在雪下,而人逃进了车厢里。
“我在地球上生活了17年,在列车上生活了17年,而我现在已经忘了在生活地球的记忆了……”柯莱斯说,带着存有一点的残念的意味。

这是2031年,地球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气候灾难,让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灭亡,那些有幸登上列车的认为,如同载上方舟,是地球上仅有的幸存者。人们生活在这金属制造的坚硬囚笼之下,没有人去追求车厢外雪的滋味,那是会使人结块的雪,来自车头的懂得雪的女仆和反叛者走出去了,而他们所被冻结的位置却很近,让人们绕着轨道的时候也还在观望,“那是他们走的最远的位置了”。
镜头是从车尾开始的,与观影人一样,那里生活着一群从没有走到车头的人们,他们也不知道前一节车厢是什么样的,就像是在看有等级的社会里,底层人们的所受的欺压,人性和寒冷之间只相隔一样东西,那就是秩序,秩序是一道屏障,抵御寒冷和死亡。他们有信仰,当然底层人们不,于是他们知道反抗,破坏看似文明有序的“列车社会”,来自前部车厢的人们将这列车的造物者(威尔福)当成唯一的主,靠着永不停止的引擎活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被要求守在自己的位置上。但每个人归根结底也都是那堆金属的囚犯,他们为了自己的“文明”而文明着。包括用滥杀的方式控制人口。

电影留给我记忆的,除了等级社会下带点神奇色彩的教条式成规,还更有底层人们到达前一节车厢的所驻留的观望和那个帮助他们打开了前面车厢门的南宫民秀以及他的女儿尤娜的想自由。
人们的观望凝视显得有些悲哀,他们这时候都是在观察着的,无论是车厢内还是车厢外。我喜欢他们这样的观察,眼看到被装饰的精致的车厢,无形中就透露着悲哀,这种悲哀不是底层人们所透露出来的,而是前部自认高贵的人们的悲哀——他们装饰着囚笼,并且麻木自我享受。这与底层的人们是形成对比的,而悲哀往往会给予很多启示。
与此同时,与在抗争的人们不同,南宫民秀想要出去,他的眼神比任何人都要渴望,他观察到积雪的退化,并且拥有着人们可以在外面生存的信念,我觉得那就是想要表达的对“囚笼之外”的世界向往,我也还记得他的女儿尤娜,一个在列车上出生生活了17年对于外面世界一无所知却在最后生存下来并且走出车厢的女孩,她的眼睛透露着新奇与憧憬,而那就是一个新世界里一个人类的姿态,有可能性,有可塑造性。就像世界伊始之初一般……

如果你想问我这部影片的意义是什么,是充于对权力和阶级的斗争?是出于对人们信仰的审判?是对于生存所迫出卖人性无奈之中的忏悔?……我所获得的,是有对束缚之外的向往,勇于脱于囚笼的奋力,去相信可能性,并且去创造。
文章作者:15网工1班 黄思文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