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骑行?成长——评电影《转山》

发布时间:2014-05-12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一座座山川相连,一条条小路环绕。积雪皑皑,道路崎岖。那是青藏高原,是西藏。在那里有一群善良、淳朴的百姓,迎接着这样一些人的到来。他们是勇敢、坚强的骑行者。电影《转山》讲述的正是一个青年为了延续哥哥的梦想,骑车奔向拉萨的故事。电影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蒙太奇的运用以及光影的变幻,烘托出影片所宣扬的勇敢坚强,有真情的的主题。

影片中张书豪是一个有着极大形象变化的人。最初,他是一个青涩懵懂的大男孩,而最终他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的人。破旧的衣服,脸上的灰尘都足以见证他的成长。开始骑行时他遇到了一个骗他办证件的人,通过两人神态、话语和动作的对比,可以看出张书豪的天真与无知。最初,他的打扮是干净阳光青春向上的,符合一个大学生的形象。而电影中李晓川的出现则是烘托主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这位大哥的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张书豪的鼓励,以及李晓川对冰淇淋店的向往,都反映出他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他为了看梅里十三峰时脱掉衣服,他骑行中始终带着冰淇淋打火机,以及在藏族人民家里学做甜品,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执着的人。也正是因为他的出现,让张书豪得到成长的历练,将自己骨子里的坚强和勇敢表现出来。而张书豪一路上遇到的种种好心人的动作、话语和神态都塑造了人民淳朴善良的形象,突出影片所体现的真情主题。

除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外,在叙述张书豪骑车进藏的路途还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来展现路途的艰难。比如影片中许多次用蒙太奇来表现道路的曲折,表现汽车的艰难。同时,配上以吉他为主的弹奏乐器,营造出一种动感,使节奏更加紧凑。尤其是最初张书豪一直落后李晓川,到后来李晓川出事后张书豪一人上路,这两组同样都是对张书豪骑车前行内容描述的蒙太奇,体现了这个大男孩成长的过程。起初的惰性,怕吃苦从他第一次摔自行车、摔行李、摔头盔等动作的蒙太奇表现出来。而后来张书豪变得执着、坚强,从摔倒、爬起,摔倒再爬起的蒙太奇表现出来。电影中蒙太奇的运用省略了对具体情节细致描述所用掉的时间,更直观有力的表现出电影勇敢、坚强的主题。

除此之外,电影的整体影调是偏冷偏暗的,但不同光影的变换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情节。骗子打电话缠绵那段场景是暖色调,但是是一种讽刺、妖艳的暖色。通过他们的不正经来反衬出张书豪最初的无知。而当对夜晚、雪景、雨景的表现则是暗色调,反映出来的是骑行路途中的艰难,反映的是人物心理的悲伤和凄凉,从而更进一步渲染环境的恶劣。通过冷色调对环境和情绪的渲染,更能体现出张书豪和李晓川都具有勇敢、坚强的品质。而每当遇到藏族人民的帮助时,都是以暖色调来呈现的,甚至有时会有火光与烛光,渲染出一种温暖善良的感情基调。其实,这些人民就像他们雪中的热炭,给予他们光照和前进的动力。电影总有一个小男孩在与他们告别时用镜子反射出来的阳光照耀在他们身上,也是光明的象征。人民用它们的真情照亮了张书豪前进的方向,烘托出影片真情这一主题。并且,当张书豪骑上5000多米高的顶峰,红色的布在凛冽的风中飘扬,茫茫的雪地上一段红色格外醒目,这象征的是胜利与成功。从而侧面反映出张书豪的勇敢和坚强。

《转山》是一个为哥哥延续进藏梦想的故事,除了用人物形象刻画,蒙太奇使用及光影变换来烘托这一主题。同时还用到了以吉他为主,钢琴为辅的配乐,表现出骑行的艰难。有节奏感的音乐将运动刻画的淋漓极致。而对场景的细致描绘,选择大量的近景、特写镜头将藏区生机勃勃、美好的环境表现出来,烘托出真情的主题。

电影所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故事,但以此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要勇往直前、勇敢坚强。同时要相信,人间处处有真情。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记者 傅雅梦 图片作者:先锋通讯社记者 周龙吟 编辑者: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