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温州经济与城市的快速发展,温瑞塘河水系产生了诸多水环境问题,尤其是河道污染、黑臭、淤积等现象非常严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十余年下来,整体整治成效总是差强人意。 2012年5月2日,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专题调研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时表示,“检验温瑞塘河治污成效,要以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带头下河游泳作为河水治理好的标准。在哪条河道游泳,要由大家说了算。”
温州由此拉开水质整治大会战,温州市环保局局长承诺,“十三五”前整治到能下河游泳的水质。那么温瑞塘河的污染到底有多严重,整治行动进行的如何,又有哪些力量参与其中?带着这些问题,10新闻采编班张凯丽等同学利用暑假组成实践小队前往温州进行调研。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流经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温州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7月1日,实践小组到达温州,次日小组成员顶着烈日,在温瑞塘河瓯海河段沿途走了两个多小时进行现场调研,共计7、8公里。然而沿河而下,同学们发现,虽然河流周围放置着不少垃圾桶,但河流附近的绿化带上还是随处可见垃圾袋以及一次性饭盒等白色污染物。而河流中垃圾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就是为白色污染物。除了这些垃圾外,水质看上去还算不错,沿河并未发现工厂直排污水入河。
但是在网友推荐的十大“游泳圣地”之一的——状元镇龙跃社区河道,实践队员们发现部分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油污,还不断散发阵阵恶臭。附近的村民告诉实践队员,以前这个河道是很干净的,洗衣服甚至洗手洗澡都在这边洗,但是现在这里臭气熏天,连走都不敢走近。在河道中央,两艘小船正在清理河道淤泥,船上的工作人员告诉大家,这里河道太浅,自净能力不够,只有定期清理河底淤泥,打捞河面垃圾,才能早日还附近居民良好的水环境。
一名实践队员下去取了一瓶水,与纯净的自然水对比发现,打上来的那瓶水比纯净水黄了很多,而且有大量的沉浮物。
7月3日,实践小组拿着从河道里打上来的水,拜访了浙江省著名的NGO组织——绿眼睛环境组织。绿眼睛环保组织的王芒芒老师告诉队员,水质偏黄一般是氨氮超标造成的。经过观察发现,河道水有冒泡现象,主要原因还是COD超标,即水里面有机化合物含量过高,水体富营养化。
据了解,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绿豆环保实践小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学院环保实践小组等温州本地高校的学生也牺牲暑假时间,做关于温瑞塘河保护的项目。
7月4日,通过多方联系,实践小组见到了正争分夺秒地在电子研究室收集资料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们。带队老师方包胜老师告诉实践队员,温职环保实践小组正联手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研发温瑞塘河的“水地图”。所谓的“水地图”就是要研发出一个温瑞塘河的一个互动平台。首先发动全社会把温瑞塘河流域的这些环境污染源把它找出来,然后通过手机的摄像功能把它拍下来,传到这个互动平台上。之后数据库资源能够第一时间能够及时地发现这个污染源。及时向全社会进行公布,起到一个全民监督的作用。
除了上述这些民间的力量,温州市环保局也迅速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整治。该局工作人员介绍到,目前环保局正在努力推进沿河退河还绿工作,加快桥堍整治步伐;同时,深入落实划龙舟河道环境整治工作,对相关部分河段进行清淤疏浚;对鹿城、龙湾、状蒲、瓯海、郭溪等工业园区加强截污纳管。目前河面清洁度已经不断提高,相信温州在实现居民富裕后一定能实现环境富裕。(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NG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COD是指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