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由共青团浙江省委组织的暑期大学生实践活动——流动少年宫浙江传媒学院江山小分队圆满完成任务。队员们用了7天的时间,向衢州市江山县的农民工子女和山区留守儿童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活动,这段特殊的经验让他们体会到了孩子们艰苦的生活并且磨练了自己。
在为期7天的实践活动中,团队8人紧紧围绕团省委安全教育的理念,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展开,深入江山各个乡镇,为每个孩子普及安全教育的知识。他们一共奔赴了21个县,每到一个县便积极开展安全知识普及的活动。在这几天里,他们共开展活动21次,服务青少年数达500余人,发放安全小册子3000余本。

7月10日,团队8人在江山集合,在当天晚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第二天即将来到的教学活动做准备。然而,到了当地之后他们发现,受到投影仪的缺乏、人数的偏多或偏少、孩子们年龄段不同等因素影响,原先制订的一套套方案都不适用,教学活动变得困难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队员们只能选择随机应变。白天他们为孩子们上课,晚上就进行自我总结,分析实践过程中的不足,让下一次教学活动更加完善。
这里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与大城市相差甚远。每天晚上,他们都会变成蚊子的“晚餐”,身上长出许多包,非常痒。为了上个厕所,他们甚至必须跑到对面的一栋楼。在吃的方面也有艰苦的时候,队长叶颀回忆起让他记忆犹新的画面:一次他们和浙师大的队伍一起吃饭,29个人吃4个菜。那时队员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而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们。

在沟通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段参差不齐,再加上有很多顽皮的小孩子,如何使课堂内容容易被接受成了最主要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队员们想到了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的方针”。他们在课上播放了很多关于逃生知识的动画片,让孩子们寓教于乐地学到在灾难来临时应该怎样保护自身安全。许多孩子正处在叛逆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队员们觉得应该发挥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在课堂上产生良性竞争,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他们认为,要给孩子们足够的自尊心,“我们尊重他们了,他们也会尊重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吵闹就把他们当成坏孩子。”别看说起这些话的时候队员们一副“小老师”的样子,其实他们每上一堂课看着下面盯着他们的一双双骨碌碌转动的黑色眸子,心里都很慌张。“这只能总结为‘忐忑’两个字啊,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当‘老师’,瞬间责任感倍增啊,有点理解教师的职业了。”叶颀笑着说。
有一幕令所有人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在他们初到石门小学的时候,队员邓斌看到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就想上去抱抱他,可是那个孩子却因为害怕跑走了。这时,在那边已经支教两天的水利水电的同学告诉他们:“你们要跟他们混熟了,他们才会让你抱。”说着,他便将那个孩子抱了起来。于是,邓斌认真地上课并和同学们开展了有趣的课堂活动。下课后,果然许多小孩围着邓斌,其中便包括先前那个小男孩。当邓斌终于将那个孩子抱起的时候,所有人心中都是甜的。队员们努力和所有学生成为朋友,把课堂当成朋友谈天交流的地方。在每个村的求生知识普及过后他们总能和孩子熟悉并玩到一块,甚至当他们要走的时候还有孩子恋恋不舍,这时候让他们感到很欣慰,也很感动,好像这些天吃的苦也值得了。

就这样,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顽强地走了下来,让这些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乡里孩子也能够享有上少年宫的权利。这次实践,他们体味到了带给别人知识的幸福,那些难得的经历都让他们获益匪浅。另一方面,这次实践也让原本不认识或者不太熟悉的队员之间有了共同的回忆和更好的认识,队员之间培养出深刻的友谊。“可以说这次活动是我们人生路上一次伟大的锻炼,它不仅使我们丰富了人生阅历,还让我们懂得了传播知识的伟大。”结束后叶颀颇有感触地说道。(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