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才

暑期社会实践:开启尘封的记忆——杭嘉湖京剧水路戏班文化采录研究

发布时间:2010-07-22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7月12号下午,我们乘坐的所谓快车的列车在晚点一个小时之后终于在5点10分停在了大雨笼罩下的嘉兴火车站。

  考虑再三我们取消了原定在12号下午的文化局之行,并与文化局张局长约好13号早晨8:30在文化局见面。联系到先行抵达嘉兴的组员朱梦诗同学,我们打的到了事先联系好的旅馆,一番实地考察之后,出于卫生、安全方面的考虑,我们果断撤出那家旅馆。几经波折,我们迅速决定转移到市中心地带,几番讨价还价之后,住宿问题终于圆满解决。

  晚上,我们检查完设备在朱梦诗同学的带领下出门吃晚饭,顺便熟悉一下周围环境。回到旅馆,大家洗漱完毕后聚在一起讨论第二天的问题,不知不觉到了凌晨一点,在简单地检查完设备后,大家各自回房休息。
  7月13号早晨7:00,大家陆续起床,洗漱完毕后简单检查设备,一切准备就绪,吃过早饭,大约7:50左右,我们步行前往文化局。
  8:20左右,我们来到文化局会议室等待张局长。随后,我们与张局长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了解到杭嘉湖水路戏班的概况,并得到了相关传人的后代、研究者、报道过相关新闻的记者的联系方式。张局长还对我们的实践提出了十分宝贵的建议,并在问题设计和提问技巧上给予了一定的指导。
  根据张局长提供的资料,我们冒雨马不停蹄地乘坐公交车赶到卞家班传人的后代卞堃铭老师家中进行采访。卞老师耐心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他所知道的卞家班以及杭嘉湖水路戏班,并将他手头的一些资料复印了一份送给我们。他还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了老照片和一部分老道具。他还向我们推荐了很多极具采访价值的对象,并给了我们联系方式。卞老师还推荐我们去嘉兴市船博物馆去看一看水路戏班所用船的模型。
  从卞老师家里出来已是中午,我们在附近简单地吃了一些东西,休整了一下,先乘公交车回到旅馆,兵分两路去采购一些必需品,然后在船博物馆门口集合。由于事先经过文化局的沟通,我们很顺利地进入了馆内,工作人员很热情地带领我们来到模型前,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回到旅馆,我们开始整理这一天的收获,并根据新得到的资料重新整理问题,初步安排了一下以后几天的行程。

  7月14号上午,在文化局某会议室采访杭嘉湖水路戏班的研究者——査康国老师。
  下午采访了嘉兴市京剧团前副团长王俊楼(著名武生)及其夫人徐丽娟(著名花旦)。并得到卞家班传人卞韵良老师的遗孀金艳霞(著名花旦,现已92岁高龄)的联系方式。
  14号的采访结束后,我们来到传说有古戏台的月河老街取景。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找到古戏台。
  15号的早上,嘉兴依旧阴雨绵绵,时不时的来些瓢泼大雨。我们打的来到事先约好的金艳霞老人家中进行采访。金奶奶精神矍铄,拿出当年的道具照片给我们看,还给我们唱了两嗓子。
下午我们采访了正在编写一本有关卞家班的书的陆明(著名编导)老师。
  采访结束后,我们去了嘉兴市博物馆了解资料,并去南湖取景。
  16号的大雨使得嘉兴路面积水严重,我们被困在旅馆,幸好采访已经基本结束,我们在旅馆里整理所有的资料,调整状态。下午雨停后,我们又去月河老街拍了一些夜景。
  17号,几天不见阳光的嘉兴转晴,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我们坐在候车室庆幸不必沐浴在这样的阳光中做实践。下午回到学校整理一下行李,前期工作告一段落,18号开始后期制作。(文/刘璐 整理/张何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