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才

七个新闻女生调研民企转型

发布时间:2010-07-20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7月12日,我校暑期实践团队“创新强省,民企转型浙江模式前路初探——以浙江万向集团为例”开始了她们第一天的实践之旅,要说这个团队与其他实践团队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她们选择了热门的经济方面选题,而七个女生承担一个暑期实践也是十分罕见,但是面对着这些苦难,这群女生却丝毫没有退缩,她们拿出了一个准传媒人的勇气,向着社会不断迈进。

  实践第一天,用团队人员的话形容就是“燥热”的一天,太阳在头顶不断炙烤,来到了政府部门又遭到了干练的女局长的下马威。那稚嫩的面庞让人怎么看也不像是能驾驭经济转型这样的大话题,采访时间早早的就被确定只能为半个小时,而且不能采访。没有办法,放下相机和DV,一群女生们只能硬着头皮上。在与女局长的交涉中,她们将自己对这次实践的想法和感受诚恳的说了出来,看着局长从一开始的眉头紧皱到后来的高谈阔论,每个人心中的大石头才终于落地,局长离开后大家惊奇的发现组员闫顺平在局长开始说的时候就悄悄打开了摄像机镜头,梅婷也在一边默默地用自己的MP3将声音采集下来。最后看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全都收入囊中,每一个成员心中都感触颇深,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她们笑谈:这应该就是真实的社会,强者生存,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只是提前走出校园感受了真实的社会,并幸运的成为了有准备的人。

  7月14日,七位女生来到了实践第二站:浙江万向集团。因为前期调研准备充分,在校学习期间团队人员就已经完成了对企业的前期采访调研和短篇拍摄,而这次的到来则没有之前那样紧张。在指导老师对前期短篇的观摩建议之下,团队人员又重新架起了三角架开始采访拍摄,“将课堂上老师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这是一件困难却又激动人心的事情”,团队负责人周倩这样说到,“在实践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未知情况发生,比如在我们对企业展厅内的产品做现场解说的时候,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既要听现场人员的讲解,还要迅速记录选择典型产品和解说词,想着怎么将这些产品和性能通俗化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但是因为时间问题,我们最终也没有按照预先设想的那样完美的展示出来”负责现场解说记者的张亚婷说出了心中的小小遗憾。困难总是会出现,但是另团队人员激动地还是那场与理工团队的“较量”,在万向的调研她们刚好和一个来自理工的暑期实践团队相遇,在相互做自我介绍的过程中,默默地比较就已经开始,学生会副主题,学生会秘书,学生会部门负责人……理工的这群男生的头衔着实给每一位女生不小的压力,“我们当时什么头衔也没说,只简单介绍了我们实践的项目,最后说到我们是一个学生团队,凭借我们丰富的实践经历希望能圆满的完成我们的实践任务。”队员邱晶晨和李文婧这样回忆着,事实也证明她们的选择是对的,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在理工团队的四位男生对产品做记录和调查的时候,传媒的七位女生已经拿着摄像机开始按照预先的思路做现场解说的拍摄,“除了最先有被吓到和羡慕之外,之后我们没有任何的卑微感,反而觉得作为女生我们能做和他们一样的事情并且能做比他们更多的事情而感到骄傲”,这群女孩子事后激动地谈论着。

  不再低声叹气、不再自怨自艾,七个新闻女生勇敢地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她们做了别人不敢做的,她们想到了别人不敢想的,无论结果是苦还是甜,我们从言语中依旧可以感受到她们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哪怕再前方依旧布满荆棘,相信这七位女生依旧可以冷静面对,昂首向前。(文/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