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拂过紫金港,一面鲜红的宣传牌伫立在小剧场前方,牌上“雷锋”二字在落日的余晖中愈发醒目。5月8日晚,一场名为《雷锋》的话剧在浙大紫金港小剧场正式开演。本剧总协调、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文科,本剧艺术总监、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叶蒙荻,浙大相关部门领导等亲临演出现场。这部由著名作家黄亚洲编剧、浙江传媒学院学生自导自演的青春版话剧,讲述了雷锋的“姐姐”到部队探亲,却与去往各处做好事的雷锋再三擦肩,一场感人的追逐大戏由此展开。
小剧场中央端坐的两排身着军装的国防生甚为醒目,他们纪律严明,神情庄重。而在以青年居多的观众群中,一名年逾花甲的老婆婆同样显得非常突出。“雷锋是我那个年代的人物了。多年过去了,我想来看看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讲述他的故事的,是不是真的记得我们那代人心里的雷锋。”老人面带微笑地说道,脸上满是期待。
悠扬的音乐声起,演出正式开始。两位身着正装的朗诵者用深情的语调带着观众们走进了那个红色的年代,仿佛那位亲切的名叫“雷锋”的解放军战士又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你从湖南望城的乡村里坎坷地走来,走进那改变命运的学堂;你从团山湖开垦大军中热情地走来,走进那实现理想的时光;你从安康建设的大部队中激情地走来,走进那挥汗如雨的战场;你从解放军的运输连里坚定地走来,走进父老乡亲的心房。”坎坷的命途没有动摇雷锋一心报国的理想,本应是受人帮助的身世,却一直无私地为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封封感谢信接二连三地送到指导员的办公室,其中却没有一封提到了“雷锋”这个名字。原来,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就连去邮局捐款,也坚持在汇款人一栏中仅仅只留下“解放军”这个名字。挑水、搬砖头、发明省油十大窍门、送迷路的老太太去工厂……雷锋在这样的平凡小事里忙碌着。这样的雷锋是朴素的,也是真实的。在同学们的表演中,观众看到的是一个亲切的雷锋,一个真正把“为人民服务”落到生活实处的战士形象。
“大哥,你放心,我们运输连的战士都会像对待自己的亲娘一样对待你的亲娘的!”当舞台上的雷锋对张大娘已逝的儿子喊出这一句深情的话语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些观众甚至眼含热泪,心中暗暗叫好。
对素昧平生的张大娘,雷锋尚且能像孝敬自己的母亲一样不辞劳苦、尽心尽责。而在当代社会,又有多少老人被子女淡忘甚至抛弃。如果每一个子女都像雷锋那样,有一颗孝敬长辈、感恩父母的心,老人们的脸上将增添多少美丽的笑容,社会又将迎来多少温暖?
在表演到雷锋帮助学校开展队日活动的一幕时,雷锋那一段经典的“螺丝钉”言论被再一次地还原。表演者一手拿木板、一手握着螺丝钉,一边往木板里钻钉子一边说道:“时间就是这样,靠挤。在刻苦读书时,我们要发扬螺丝钉精神,要学会挤,学会钻。”握着小小的螺丝钉,他回想到,“我们每个人对于人民对于国家其实都是渺小的,就好比这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是只要我们出现在国家需要的地方,我们就有力量,就光荣。”
只有真正心怀党、心怀国家的人,才能够做到即便是一颗小小螺丝钉也能够发挥巨大的力量。“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真的感到有些惭愧了。”一名前来观演的学生如此感叹道,“我没想到,原来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是可以落到这么小的细节之上的。”
全剧以雷锋同志的不幸殉职而结束。在演出过程中,台下多次响起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观众们被演员们的深情演出所感染,直到离席时仍在感叹剧目的动人以及教育意义之深远。
“如果你是一滴海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你既然活着,你是否为未来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灯光打在写有“雷锋”二字的巨大幕布上,人们无法忘记这场动人的演出,更无法忘记那个年轻而光荣的战士。“在雷锋身上,我想我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和方向。”一名身着军装的国防生坚定地说道。(学生记者陈凯伦)
链接:http://zdxb.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61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