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浙传

浙江新闻客户端:《浙传阅读》第二期 听外国留学生读《水调歌头》

发布时间:2017-05-09

来源单位:其他

5月的风,5月的雨,5月的绿意漫过浙江传媒学院的校园。在五四青年节之际,第二期《浙传阅读》朗读会在浙江传媒学院演播楼如期举行。(第一期《浙传阅读》:用声音传递经典名篇 浙传打造校园版《朗读者》)

这一次,浙江传媒学院的演播厅里来了一群新朋友!他们是这期《浙传阅读》的主角——浙江传媒学院坦桑尼亚留学生班的同学们。

本期《浙传阅读》由来自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冷天爱和坦桑尼亚留学生班15级的李冰雨一起主持。 通讯员 李睿雄 黄卢锦 摄

留学生李王用斯瓦西里语为大家介绍坦桑尼亚的风土人情。

“桑给巴尔有很多好吃的东西,最有名的是木薯。在那里,老人、年轻人、小孩子都喜欢吃木薯!我们吃木薯的时候一般和鱼一起吃。”

“我们那里吃东西,不用筷子,也不用叉子,我们一般用手吃饭。”

“结婚的时候,新娘喜欢穿绿色的衣服,戴特殊的头巾,双手和腿都会画一些特殊的画。男人一般不戴头巾。到结婚的时候,新郎戴着特殊的头巾,也穿着特殊的衣服,叫JIUHOU。”

“桑给巴尔也有特殊的歌曲,叫MISERUI,那个歌曲代表我们美丽的岛屿,和我们的文化交织在一起。”

李王(左)介绍坦桑尼亚风土人情。通讯员 李睿雄 黄卢锦 摄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014级留学生李明为大家带来臧克家的《有的人》。饱满的感情,流利清晰的汉语发音,让全场观众为之惊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广则朗诵意境悠远的古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大家带入悠远旷达的意境中,这句话是最美好的祝愿,愿两国间的友谊长长久久。

李明朗诵《有的人》。通讯员 李睿雄 黄卢锦 摄

李广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讯员 李睿雄 黄卢锦 摄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还有的留学生在《浙传阅读》中,分享自己在中国的见闻与感受。

“大家好!我是2015级留学生,我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韩璐璐。2015年金秋十月,我们刚到中国,学校就组织我们留学生前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吉游览、采风,我们再次感受到浙传大家庭的温暖和浙江的山川美景。”韩璐璐为大家讲述在安吉游览、采风的经历。

“安吉大竹海,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竹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天朗气清、金风送爽,一下车,我们就陶醉在眼前的竹林美景中。”

“‘中国美丽乡村’是此次安吉采风的第二站。农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边、水边,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村民的脸上。我们到达后,或是慵懒地坐在山脚看水库美景,或是穿入树林‘探险’,或是从各个角度拍摄乡村美景。此次安吉之旅,中国新农村建设给我们带来强烈的震撼!”

韩璐璐讲述文化考察。通讯员 李睿雄 黄卢锦 摄

主持人李冰雨也给大家讲述自己参加“蚕花姑娘”评选的经历:“一次次的考察、体验,使我们深深地喜欢上中国的地方文化。前不久,在老师帮助下,我报名参加第十九届德清新市蚕花庙会活动中‘蚕花姑娘’的评选。”

“这段时间,我非常认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包括蚕桑文化、戏剧文化、中国传统舞等。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一方面是运气好,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学校以及老师的培养。学校给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她说。

李冰雨讲述文化考察。通讯员 李睿雄 黄卢锦 摄

网址链接:http://zj.zjol.com.cn/news/634444.html

编辑者:毕雯雯

中国 · 浙江 · 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学源街998号

Copyright © 浙江传媒学院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浙ICP备13021670号-5